

這一年,世界睜大眼睛關注中國。
從十八大到三中全會,外部世界的中國觀察者們,以極高的關注度表達著對這個東方大國的期待。無論作為世界經濟增長引擎還是國際事務的參與者,中國都在越來越多地介入世界的進程。從外國領導人到媒體,從專家到普通人,都對中國投以目光。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外界的觀察為鏡,可以看到一個更為全面的中國。
中國發展世界矚目
著名中國問題專家、喬治·華盛頓大學教授沈大偉在他的新書中,將中國崛起稱作“我們所處時代的大事件”,這代表了當下世界對于中國的普遍態度。
這一年,中國的發展讓世界矚目,更讓世界刮目。中國的發展已不再是冷冰冰的增長速度,而是與整個世界密切地互動了起來。
“嫦娥三號”的發射成功是最近一例,對月球的探索寄托著全人類的愿望。“一次一大步”,英國《獨立報》這樣贊譽中國的太空探索。同樣的贊美可以用到正在走向海外的中國高鐵上。中國的發展越來越多地讓整個世界受益。
人們在關注中國,也渴望了解中國。全球政經人士關注的《經濟學人》雜志歷年來推出的書單都被視作最權威的年度書單之一,在近期推出的2013年度書單中,“政治與時事”類10本書里有3本涉及中國。
中國發展應對挑戰
作為大國,中國如何面對問題、解決問題,也吸引著世界的目光。
自中央八項規定發布以來,中央又接二連三出臺一批新規,使黨風、政風迅速轉變。外界很快認識到,中國因為這些措施而發生了顯著的變化。例如,除了關注嚴規帶來的奢侈品等市場遇冷外,英國《金融時報》以《中國的大閘蟹行業掉了腿》為題,對中紀委限制節日禮品的做法提供了有趣的注腳。而新一屆政府的反腐力度及持續推進的態勢,更使得《聯合早報》等眾多外媒注意到,中國已經有了明確的制度反腐思路。
今年年初開始,霧霾成為全球性話題。中國如何應對霧霾,也引起了世界的關注。作為發展中國家,中國如何處理發展與環境間的平衡,還將在很長時間內為世界所關注。
在經濟方面,外界意識到中國經濟發展思路的變化。正如耶魯大學高級研究院史蒂芬·羅奇所言,中國的新領導層下決心終結對經濟快速增長的執迷,而將政策重新聚焦在經濟增長質量之上。
“我深深地感覺到新一屆領導人開創中國社會美好未來的決心,他們信心滿懷,知道如何應對中國前進途中面臨的困難、挑戰和機遇。”11月來訪的荷蘭首相馬克·呂特的表態頗具代表性。
中國發展引領趨勢
“中國強勢推進換湯又換藥的改革”,這是十八屆三中全會之后,路透社一篇深度報道的題目。中國如何改革,將向何處去,成為世界矚目的焦點。
幾乎所有世界著名媒體都持有類似的觀點?!督洕鷮W人》刊文稱,這是中國許多年來范圍最廣、最具改革色彩的經濟和社會改革措施;《紐約時報》認為,這些改革措施中有一些將極大地改變中國;《華爾街日報》則將全會提出的措施稱作“雄心勃勃的經濟改革路線”。
世界在期待中國的變革,不僅因為中國是世界經濟最重要的增長引擎,也因為中國將深刻影響世界的方方面面,這已成為各方共識。
全球著名趨勢學家、《第三次工業革命》作者杰里米·里夫金對中國未來充滿信心,“中國將會引領以新能源為代表的第三次工業革命”。而在聽完習近平主席在今年博鰲亞洲論壇的講話后,北大光華管理學院客座教授賈爾斯·錢斯直言,中國在向世界性角色轉型。
世界的關注也包含著提醒,“中國距離成為一個真正的全球大國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沈大偉在他的新書中這樣寫道。
掃一掃手機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