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華山 ,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著名的游覽避暑勝地,現為國家5A級旅游區、全國文明風景旅游區示范點,與山西五臺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并稱為中國佛教四大名山,是“地獄未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的大愿地藏王菩薩道場,被譽為國際性佛教道場。
九華山古稱陵陽山、九子山,因有九峰形似蓮花,唐天寶年間(742~756)改名九華山。
為皖南斜列的三大山系(黃山、九華山、天目山)之一。位于安徽省池州市青陽縣境內,西北隔長江與天柱山相望,東南越太平湖與黃山同輝,是安徽“兩山一湖”(黃山、九華山、太平湖)黃金旅游區的北部主入口、主景區。方圓120 公里,總面積334平方公里,最高峰海拔1342米,中心位置九華街地理坐標為東經 117°,北緯30°。
九華山主體由燕山期花崗巖構成,以峰為主,盆地峽谷,溪澗流泉交織其中。山勢嶙峋嵯峨,共有99峰,其中以天臺、天柱、十王、蓮花、羅漢、獨秀、芙蓉等九峰最為雄偉。十王峰最高,海拔1342米。主要風景集中在100平方公里的范圍內,有九子泉聲、五溪山色、蓮峰云海、平岡積雪、天臺曉日、舒潭印月、閔
九華山美景
園竹海、鳳凰古松等。山間古剎林立,香煙繚繞,古木參天,靈秀幽靜,素有「蓮花佛國」之稱?,F存寺廟78座,佛像6000余尊。著名的寺廟有甘露寺、化城寺、祇園寺、旃檀林、百歲宮、上禪堂、慧居寺等,收藏文物達千余件。山中還有金錢樹、叮當鳥、娃娃魚等珍稀動植物。
南朝時,以此山奇秀,高出云表,峰巒異狀,其數有九,故號九子山。唐天寶年間詩仙李白曾數游九華山,睹此山秀異,九峰如蓮花,觸景生情,在與友人唱和的《改九子山為九華山聯句并序》中曰:“妙有分二氣,靈山開九華”,因此“九子山”改為“九華山”。李白吟九華山詩云:“昔在九江(長江)上,遙望九華峰,天河掛綠水,秀出九芙蓉。我欲一揮手,誰人可相從?君為東道主,于此臥云松。”其中“天河掛綠水,秀出九芙蓉”詩句成為描繪九華山秀美景色的千古絕唱。
九華山
唐代劉禹錫觀山時贊嘆:“奇峰一見驚魂魄”,“自是造化一尤物”。“江邊一幅王維畫,石上千年李白詩”。九華山間,遍布深溝峽谷,垂澗淵潭,流泉飛瀑,氣象萬千,宛如一幅清新自然的山水畫卷。它處處有景,人移景換,清代時概括有“九華十景”。對外開放后,新辟八大景區,百余處新景點。新老景點交相輝映,自然秀色與人文景觀相互融合,加之四季分明,時景、日出、晚霞、云海、霧凇、雪霰,佛光等天象奇觀,美不勝收,令人贊嘆不已,流連忘返。素有“東南第一山”、“江南第一山”之譽。
圣山緣起
九華山開辟為大愿地藏王菩薩道場,成為一千多年來僧侶及大眾的朝圣地,緣起于新羅國僧人“金地藏”的修道故事。
新羅國(位于朝鮮半島南端)王族金喬覺(696 —794年),24歲時削發為僧,于唐玄宗開元年間來華求法,經南陵等地登上九華,于山深無人僻靜處,擇一巖洞棲居修行。當時九華山為青陽縣閔員外屬地,金喬覺向閔氏乞一袈裟地,幾畝或數頃都不在話下,何況只是區區一袈裟地,閔氏自然不暇思索、慷慨應允,此時只見金喬覺袈裟輕輕一抖,不料展衣后竟遍覆九座山峰。這使閔員外既十分詫異,又大開眼界、嘆未曾有,由靜而驚,由驚而喜,心悅誠服地將整座山獻給“菩薩”,并為持戒精嚴、艱苦修行的高僧修建廟宇,唐至德二年(757年)寺院建成,金大師有了修行道場和收徒弘法的條件。金喬覺由此威名遠揚,許多善男信女慕名前來禮拜供養。連新羅國僧眾聞說后,也相率渡海來華隨侍。閔員外先讓其子拜高僧為師,遂后自己亦欣然皈依、精進修行。至今九華山圣殿中地藏像左右的隨侍者,即為閔氏父子。
金喬覺駐錫九華,苦心修煉數十載,唐貞元十年(794年),于九十九歲高齡 ,跏趺示寂。其肉身置函中經三年,仍“顏色如生,兜羅手軟,羅節有聲,如撼金鎖”。根據金喬老的行持及眾多跡象,僧眾認定他即地藏菩薩化身,遂建石塔將肉身供奉其中,并尊稱他為“金地藏”菩薩。九華山遂成為地藏菩薩道場,由此名聲遠播、譽滿華夏乃至全球,逐漸形成與五臺山文殊、峨眉山普賢、普陀山觀音并稱的地藏應化圣地。
九華山有三座肉身殿,分別在神光嶺、百歲宮、雙溪寺。神光嶺肉身殿是安置金地藏肉身的地方,亦稱“地藏塔”。
歷經唐、宋、元各個時期的興衰更迭,九華山佛教至明初獲得顯著的發展,清代達到鼎盛時期,有寺廟300余座,僧尼4000多人,“香火之盛甲天下”。今存寺廟90余座(其中9座列為全國重點寺院,30座列為省級重點寺院),有僧尼近600人,存真身(肉身)7尊,佛像6300余尊,藏歷代經籍、法器等文物2000余件。
旅游景觀
綜述
九華山位于安徽省青陽縣城西南20公里處,距長江南岸貴池區約60公里。方圓120平方公里,主峰十王峰1342米,為黃山支脈,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近日,九華山風景區被中央文明委辦公室評定為“全國文明單位”評選復查合格單位。這是九華山風景區在“全國文明風景名勝區”基礎上,中央文明辦、國家住建部、國家旅游局等三部委決定將全國文明風景名勝區納入全國文明單位一并管理考核之后,再次榮獲國家級精神文明建設榮譽表彰稱號。
九華山共有99座山峰,以天臺、十王、蓮華、天柱等9峰最雄偉,群山眾壑、溪流飛瀑、怪石古洞、蒼松翠竹、奇麗清幽,相映成趣。名勝古跡,錯落其間。
九華山古剎林立,香煙繚繞,是善男信女朝拜的圣地;九華山風光旖旎,氣候宜人,是旅游避暑的勝境。九華山現有寺廟80余座,僧尼300余人,已逐漸成為具有佛教特色的風景旅游區。在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中,九華山獨領風騷,以“香火甲天下”、“東南第一山”的雙重桂冠而聞名于海內外。
唐代大詩人李白三次游歷九華山。見此山秀異、九峰如蓮花,寫下了“昔在九江上,遙望九華峰,天江掛綠水,秀出九芙蓉”的美妙詩句,后人便削其舊號,易九子山為九華山。
“楚越千萬山,雄奇此山兼”(王安石《答平甫舟中望九華》)。九華山不僅以佛教人文景觀著稱,而且山水雄奇、靈秀,勝跡眾多。在全山120平方公里范圍內,奇峰疊起,怪石嶙峋,涌泉飛瀑,溪水潺潺。鳥語伴鐘鼓,云霧現奇松。自然風光十分迷人。
九華山溪水清澈,泉、池、潭、瀑眾多。有龍溪、縹溪、舒溪、曹溪、濂溪、瀾溪、九子溪等,源于九華山各峰之間,逶迤秀麗,閃現于綠樹叢中。龍溪上有五龍瀑,飛瀉龍池,噴雪跳玉,極為壯觀。又自弄珠潭,激流直下,浪花似珠玉四處亂彈。舒溪三瀑相連,注入上、中、下雪潭,斷崖飛簾,如卷雪浪。
游覽九華山最好的季節是3月至11月。
特產有九華云霧茶、黃精、天竺筷、紙扇等。以山筍、冬菇、野菜為原料做的“九華素食”,很受游客歡迎?!?/p>
九華街
這里海拔600多米,是九華山的中心,主要寺廟也集中在這里,因此有“蓮花佛國”之稱。這里實際上是一個山鎮,除了廟宇外,還有學校、旅店、商店、農舍,游人可在這里住宿,并以此為起點,游覽山上的名勝。九華街上的化城寺,是九華山歷史最悠久的晉代古寺,也是九華山的主寺,寺的建筑依山勢布局,反映了高超的建筑設計藝術。從九華街往東走不遠,有一建在懸崖上的殿堂,就是著名的“百歲宮”,其匾額上書有“欽賜百歲宮,護國萬年寺”十個金字。據說,在明朝萬歷年間,有個叫無瑕的和尚,26歲來到九華山,在一個人跡罕至的山洞里苦修了100年。死后3年,人們才在洞中發現他的肉身。山上和尚認為他是活佛轉世,遂將尸體裝金供奉。明崇禎皇帝知道后封他為“應身菩薩”。于是供奉他的小廟香火日旺,寺廟擴展,成為九華山四大叢林之一。游人可以在寺里的肉身殿看到這具頭戴僧帽,身披紅色袈裟,端坐蓮臺之上的無瑕和尚的裝金肉身。
走進這蓮花佛國的山門,極 目所望,發現這里所有的寺院與普通的皖南民居幾乎沒有什么分別。寺院、尼庵與民居好像只有用顏色才能區分。在這里的寺院中也總能找到黛瓦、天井、馬頭墻,木雕這些鮮明的徽派建筑特點。九華山的建筑,是典型的徽派建筑。這里有一種窗戶叫做檻窗,一般的大型建筑上面,或家庭建筑上面都有這種檻窗。寺廟也結合了徽派。為了采光的需要,寺廟窗戶比較大,有玻璃。還有一種窗戶,這個叫裙板、腰板。上面是采光用的檻窗,再一個典型的特征是天井,在徽派建筑中叫做泗水歸明堂,一、二、三、四就是四個屋檐落下的水仍然歸到明堂里,天井的作用是通氣、采光肥水不流到外面去,仍然留在自己的家里,所以雖然是寺廟,但也把儒家的思想和徽派建筑融會在一起?!【湃A山的建筑,除了粉墻、青瓦之外,還有一個典型特征就是墻體高大的馬頭墻。在鄰家房屋失火時能夠阻擋外面的火勢,保護自家的安全,因此也叫封火墻。圓通寺位于安徽省池州市九華山風景區(青陽縣城向西南六公里處),“蓮花峰”東邊山腰的平頂上,系地藏王菩薩金喬覺東渡入唐,卓錫九華一袈裟之地,屬九華山佛教協會九十九座開放寺廟之一。
圓通寺始建于明朝初期年間,歷史悠久,據傳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在戰亂時期,來九華山后山,帶領將軍察看地形,見山勢峭拔,四季煙云飄渺,每逢秋高氣爽,晨霧繚繞,紅葉滿山,群巒疊翠,環境優雅,宛如世外桃源,常有“蓮峰云海”美景顯靈,實為修道參禪,修身養心的寶地,遂在此建廟供佛。
文革期間,寺院遭到嚴重破壞,我寺了榮老和尚把周圍寺廟的佛像抬到圓通寺保護起來,所有房屋放滿了佛像,有50余尊。1980年黨的宗教政策落實后,不少廟沒有佛像,原九華山佛教協會秘書長惟和與印空老法師引薦各寺當家師前來我寺恭請佛像。
圓通寺
圓通寺現建有三圣殿;觀音殿;寮房等。2009年10月緬甸華僑劉國璽全家為寺院捐贈了釋迦牟尼緬甸玉佛像,法身長8.48米,高3米,寬1.3米。住持釋仁友法師發下宏愿,擴建寺院,先把玉佛從山下運到寺院,然后建設玉佛殿,山門殿;地藏殿;圓通殿;大雄寶殿;齋堂等。力爭把圓通寺建設成有一定規模的道場,同時為九華山再添一旅游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