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持人:張頌老師您好,在今天多元化傳媒的一個狀態,播音對于主持人的影響,您是怎么樣看待這樣一個問題?
張頌:現在我們的廣播電視的發展很快,播音員主持人的隊伍也不斷的壯大。當前的形勢下,為了適應社會的發展,和國際上媒體的競爭需要,我們的節目形態,在不斷地多樣化。所以我們播音主持的有聲語言,也在不斷的調整。適應當前這種新形勢。比如說過去的播報,現在又加上了連線,就變成主播。過去的娛樂類節目,比較單一,現在也多樣化起來,所以它要適應不同的節目形態。使用多種多樣的,色彩紛呈的有聲語言。這樣才能夠把節目的內容,更深的表達出來。把節目的宗旨更好的體現出來,讓受眾得到更多的審美感受。這個情況,給我們提出來一個新的課題。當形式變化的多了以后,內容怎么辦?還要不要內容為王,形式變化多了以后,能不能就影響節目,讓它收視率更高,收聽率更高。還是要深入到內容上下功夫,我覺得內容為王這一點,到現在沒有變。不能夠搞形式主義,不能徒然的改變形式,而忽略內容。內容里面的核心問題,實際上就是廣播電視傳播過程當中的播音員主持人的有聲語言。這個有聲語言的質量如何?直接關系到節目的成敗。
主持人:多元化的今天,網絡節目包括電視節目越來越豐富了,很多節目主持人為了博取收視率,各種語言,各種狀態都會出現,您如何看待這種情況?
張頌:這個問題有它可以包容的一面,就是因為語言的形態。包括我們的一些方音,包括港臺腔,不是說絕對不允許。但是我們有一個主流,這個主流就是規范化。一定要推廣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這已經立了法了。在推廣的過程里面,可以兼收并蓄,但是不能拿它當方向。有人說港臺腔是一種新的風格,這是錯誤的。它不是一種新的風格,它是在學習普通話過程當中,還沒有學好的時候一種狀態。但是很多人以此為榮, 以此為美,以此為目的,這就錯了。因為有聲語言,從我們的民族文化的發展來講,它是我們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所以我常說不要小看這個有聲語言,有聲語言實際上是一種思想,是一種精神,也是一種文化。有聲語言的功能(有)三大方面:
一個是信息共享,你說的話我得聽明白。我說的話你得聽明白,這是共享了我們的信息,才算成功的語言。
第二個認知共識,我說這個話,是說了個意思,意思背后是什么?應該讓別人解,它背后深層的歷史原因,社會原因,文化原因,經濟原因等等。應該讓人通過你這話,了解背后的意思,這是認知共識。還有在談話過程當中,要給人以美感享受,這就叫愉悅共鳴。所以在信息共享,認知共識,愉悅共鳴。
這三大功能方面,必須全面的發揮作用。而現在可悲的是,我們現在的信息共享 都基本上沒有做到,你聽電視里,廣播里說那話,奇快無比。像機關槍一樣,哪里還有停頓,還有語氣。還有感情的表達,這就喪失了語言的本質。語言的本質是什么?是人文精神的音聲化。它是要表情達意,言志傳神的,不是干別的。
所以在這一方面,我們低估了語言的社會功能。低估了它的文化傳承當中重要的歷史價值。這方面我覺得,現在需要啟蒙。怎么啟蒙?不要以為你把話說清楚了,就是滿足了。在說清楚的基礎上,還有更高的要求,更美的追求,這樣才能把有聲語言提升起來。在規范的基礎上,我們要達到語同音。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目標,這是我們的歷史使命。
怎么達到兩個方面:一個就是一定催生有聲語言的典范,比如說羅京,這就是典范,大家就要學,比如說李瑞英和康輝的,六十年的國慶大典的直播。非常精彩,當然個別問題會有,但是他已經成為經典。這就要大家伙去模仿他,學習他,以他為榜樣, 靠攏他。這個經典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們要催生有聲語言的典范。
主持人:怎么樣來催生?
張頌:一個首先從認識上解決,語言的審美空間,談到這個問題,我插一個觀點,現在我們的廣播電視里邊做節目,唯收視率,收聽率,視聽迎合媚俗,是當前最大的弊端?,F在我們很多的節目里面,很多的語言里面,包含著嚴重的銅臭氣,脂粉氣。好像沒有一種男歡女愛,就不成為劇。就不成為節目。沒有插科打諢,就好像失去了生活的色彩。完全錯誤。它把高雅的東西降到了零,零價值。甚至于負價值。所以這個問題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問題。
還有一個就是隊伍,隊伍要有實力的隊伍。播音主持的隊伍要有實力,必須堅持以播為主,一專多能。要專心致志的搞你的專業,這是以播為主。還有就是一專多能,現在的一專多能,就是能夠駕馭各類的節目,當然他可以有特長。比如邢志斌,她播了一輩子新聞,這就是他的特長。她不用搞別的了。
主持人:但是枯燥不枯燥?
張頌:絕對不枯燥,新聞是新鮮感最重要,我們播新聞的時候。
一 、要先睹為快,別人都不知道,我先看到。多么高興的事情,然后我一吐為快。我把這個最新的事情,告訴大家。我多么高興,完成了任務,又是一種享受啊。所以它不枯燥,天天變。
主持人:那怎么樣才能讓它感覺有一種質量,內心有一種成就感?
張頌:首先是自我的一種認知,我在報告這個新聞的時候,是有價值的事情。我說的是人們都需要知道的重要的事情,有新聞價值的事情。還有一個就是他得到的反饋,非常重要。如果他得到的反饋,邢志斌,你老板著個面孔,你播的都是老一套,你的形式全是陳谷爛芝麻。她還有信心嗎?所以我們必須得有一支傳媒里面的評論力量。有真知灼見的評論力量,來肯定那些是方向性的有代表性的經典性的東西。那些是今后要注意的摒棄的東西。第三個問題,就是機制和體制的問題。我不贊成播音主持人都是工具,都是肉喇叭,話筒架子。我不贊成,因為他們都必須有智慧,要有新聞敏感。還要有藝術直覺,這樣才能做好這個工作。當然更重要的是語言功力,他會有思想,有判斷,出口成章這樣才會吸引人。廣播里面要悅耳動聽,電視里面要給人賞心悅目。但是所有的節目,不都是播音員主持人說了算。在這里面有很多的程序,這程序里面的問題,使播音員主持人有很大的程度,沒有自己的自主權。所以播音員主持人,在這個傳播的過程里面,有它的主動性,積極性這一方面。但是也有它受局限的一方面,所以我老說播音員主持人,就像帶著鐐銬的跳舞者。
主持人:你剛才說到這個價值的一個取向,作為一個主持人和傳播的平臺之間,是一個什么樣的關系?作為一個播音員,如何和自己的這種價值觀結合在一起?在這種局限的情況下,我們如何去做這件事情?
張頌:這個問題問得非常好,這是我們播音的歷史上,很多老播音員,老一輩播音藝術家,都面臨的問題,到底我們怎么在這個崗位上有所作為。
第一、任何國家的傳媒,都是以它自己的國家利益為第一利益的,播音也必須要維護國家利益,捍衛文化安全。如果你失去了國家意識,你國家主人翁感都沒有,你對國家不負責了,你能當傳媒人嗎?我去美國知音遇到了一件事情,有一個新到美國知音的記者,在總統的記者新聞發布會上,舉手提問,提了一個問題,問題是總統說,你是哪一個部門的。他說我是vov 美國知音的。(總統)連答都不答,下一個提問。這位記者回到屋里馬上卷鋪蓋走人,被炒魷魚。因為(美國)它有一條規定,美國知音的記者不許向總統提問,咱們沒有,咱們每一個臺,都能和胡錦濤提問啊,所以在這方面,我們還是比較寬松的。這方面每個國家都概莫能外,都是喉舌,傳媒都是喉舌。甭管它是國家的,代表大集團的,代表哪個黨派。反正它都是國家的國家利益的價值觀。這個取向是根深蒂固,牢不可破的。不能動搖他,誰要動搖它,誰就要吃虧。犯錯誤事小,你造成的影響無可挽回。所以這個是很重要的問題,另外呢?你必須在這個有限的空間里,去發揮你無限的力量。爭取把它做到最好,更好。才能夠真正起到,你播音員主持人的作用。所以我們必須要自律的一點,就是我們播音員主持人,是新聞工作者。絕不是演藝人員,和議員根本不同,誰要說我們是議員,那是對我們的貶低。因為它抹去了新聞性,我們的根本屬性。在這方面,我們應該特別明確的說,播音員主持人是新聞工作者。我們要以此為自豪,以此為成為自己責任的核心部分。當然了,在這一方面里面有一種看法。認為我們播音員主持人。好像是一個模子里刻出來的。好像差異不大,它的根本原因在哪里?就是我們和老一輩播音藝術家的差距。不要期望年輕人一出校門就是一個成熟的人?,F在中央電視臺的這些人,包括李詠、康輝、海霞,他們這些人,也都是十年以后才出來的。所以人才培養方面的問題,更需要我們注意。我們現在(的)培養里面存在著很多的問題,我們現在有聲語言被冷落。以為照著字在那一念,聲音好點的,語音規范點就夠了,這個語言里面有很深刻的內涵,文化底蘊。有它的內涵,有它的分量。播音員主持人是名人,我認為名人的職業是值得驕傲的,但是它的背后,它必須是傳播的能人,成不了能人的人,那個名也只是曇花一現而已。很多人浮躁就浮躁去,但是真正有志者一定是下功夫的人,將來他會有成就。
主持人:在您認為今天的那些主持人是比較合格的?
張頌:大部分還都是合格的,因為他的下線在那呢。大部分人還都在合格線之上, 因為我們有上崗證,有考核,有受眾反饋,都在督促著他們。但是關鍵在領導,一個制片人,一個主管的總編,或者是臺長。他的導向如何,非常重要。如果導向是讓大家,經常研究、探討、不斷的去錘煉自己的語言功力。這個臺的風氣就上去了。如果你這個(對)有聲語言無所謂,這就錯了。這里有一個觀念,有一個認識要解決。播音員主持人,三十歲以前 是他的幼年時期。過了三十歲才開始進入成熟期,他應該播到七老八十。
主持人:您說的這些話 對咱們整個傳媒界都是非常有幫助的。
張頌:現在就是這個問題,這是短視行為。用馬雅可夫斯基的話說,那就是你眼睛只盯著自己的食槽??纯词巢蹪M了沒有。真正的社會價值是長久的,經久不衰的。比如說你們這個節目,你可以把它做大做強。怎么做大做強,要在保證質量的基礎上 ,讓它繼續提高的基礎上,它的容量會越來越大。它的深度,它的高度,都會有了保障,人們就愛看。這是長遠的社會效益,而且現在媒體競爭這么厲害的情況下,靠什么?就靠自己的特色別人沒有的我有,別人有的,我優。這才能做好,播音員主持人的使命,也同樣如此。有的臺太不愛惜播音員主持人,我非常悲憤。很好的材料,就不讓人播了。要干什么,換新面孔。這是什么樣的東西?這是拉洋片嗎?歷史的有價值的東西,不怕重復,越重復光輝越越經典,光芒越長。我常給我們播音員主持人說一個,鄭板橋的詩。這個詩特別重要,應該讓他們每個人都作為座右銘。四十年來畫竹枝,鄭板橋畫畫,畫竹子,最有名嘛,四十年來畫竹枝,日間揮灑夜間思,白天畫晚上就想。削去冗繁留枝葉,把竹子上面冗繁的東西全消掉。光留點樹葉,枝葉就可以。畫到生時是熟時。覺得每天都新鮮都是生的,你那成熟了。
主持人:有聲語言,對于傳播行業,對于新聞界來說,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命題。那您有什么樣的思考?
張頌:有聲語言,我們從科舉制度以后就不重視有聲語言了。好的有聲語言的傳遞,全都斷裂了?,F在的發展正在復興當中,但是來日方長。不是播音員主持人得學普通話,所有在社會上存在的人都要學好普通話。這樣你才能夠跟更多的人交流,你的思想智慧才能夠被更多的人了解。所以有聲語言是一個無價之寶,不僅僅要愛護它。而且要發揚我們中華民族有聲語言的優良傳統。
主持人:在多元化傳媒的今天,這種信息的這種傳播和我們社會功能的碰撞,我們如何去整合社會、經濟、文化整個來推動整個社會的發展?
張頌:這個里面涉及到太多的問題,就現在多元文化的格局來看,也是一種既是和平共處共存共榮。又是一種和平競爭,所以我們現在的文化,文化的土壤,文化的環境和文化的氛圍。都必須繼續營造起來,營造這個東西它不能靠全社會。必須得有領跑的人,必須得有一個群體,一群人。當大家正這么浮躁的時候,你不浮躁。當大家正在奔錢的時候,你在奔研究,就是看看你是抓住了自己的生長道路了沒有。如果你自己的生長道路是看別人行使,是跟在別人的后面爬行,那永遠長不大。一定要特立獨行,發現別人沒有的我走,這是特別重要的。
主持人:比如說播音學這塊的話,您是創立了播音學,國外是沒有播音學的,我們做了這么多事情。那么張老師,未來播音這一塊將會對世界貢獻什么樣的價值?
張頌:播音學里面從幾個方面,哲學,新傳播學,人文學,藝術學。幾個方面的融合才成為中國播音學,它既是一個新興學科。又是一個交叉學科,又可以說是一個邊緣學科這個里面的含量,應該說是我們民族文化的一個精華。它應該承上啟下。第二個就是我們的體系,現在還顯得稚嫩。隨著時間的長久,實踐者經驗的總結。研究者不斷有新的開拓,我們將來有幾部播音學的體系。這說明這個學科成熟了。
主持人:成熟的狀態將會是什么樣的?
就是幾個播音學互相來爭鳴?;ハ嗳诤?,是完全允許的。所以我們這個學科,到現在,只是一個階段,今后的發展還很長。另外從世界的格局來講,我們研究的比較獨特,比較獨到。將來再滲透的話,我想對全世界的各種語言,都有影響。
掃一掃手機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