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北邯鄲臨漳縣,一期工程投資5000余萬元、占地66畝、建有黃河以北最大的大曲醬香型白酒生產車間、萬噸現代化灌裝車間的永不分梨酒業就坐落在這里。
在永不分梨酒業的門口,“永不分梨”四個字赫然在目,以梨為名的白酒在國內少之又少,梨與白酒的關系是什么呢?
擁擠在永不分梨酒業等待提貨的經銷商說,“永不分梨”不就是“永不分離”的諧音嗎,象征著和睦美滿、吉祥如意,而其酒更是奇特,是將當地的無公害皇冠梨在結果時就裝進瓶子掛在樹上,成熟后剪下經清洗殺菌后往瓶中灌入白酒而成。
而這一切就來自于中國釀酒工業協會白酒技術委員會副秘書長、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國家高級釀酒師、邯鄲市永不分梨酒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宋書玉之手。用宋書玉的話來說就是“我們更準確、恰到好處地運用‘永不分梨’表達了愛情、親情、友情等世間真情。”
2011年10月10日,宋書玉被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和中國釀酒工業協會聯合授予第二屆“中國釀酒大師”稱號。據組委會介紹,宋書玉作為行業的驕傲,在白酒行業勇于創新、傳承文化、造福社會的歷史畫卷上譜寫了一曲“書玉人生”。
大師之路——成長的歷練
作為邯鄲市乃至河北省唯一獲“中國釀酒大師”稱號的酒類企業家,宋書玉已經不是第一次以技術贏得燕趙地區酒業的尊敬,從他工作開始就注定了這不是一種偶然,宋書玉的名字總與技術聯系在一起。
這一系列榮譽的背后,記錄了他奮發進取、勇于開創的性格,更記錄了他刻苦鉆研的歷史。
從1981年畢業于河北省輕工業學校開始,宋書玉就與酒結下了不解之緣。當時他被分配到邯鄲市白酒企業工作,先后從事分析、化驗、質檢、新產品開發等有關工作,歷任化驗室主任、勾儲車間主任、質量技術部長等崗位,基本上干過了白酒行業與技術有關的任何一個崗位,行業經驗豐富。
經過12年的蟄伏期之后,1993年,年僅31歲的他創辦了河北白酒研究所并擔任所長,成為國內外較早成立的白酒專業研究機構之一,對提升當時河北地區白酒行業的技術交流起到了重要作用。
天生執著、勤奮的宋書玉,干一行、愛一行、鉆一行,無論在哪個崗位,都能在較短時間內取得驕人的業績,也因此受到業內外的一致好評。他醉心于傳承發展邯鄲古老釀酒的精湛工藝,時常廢寢忘食、夜以繼日地投入到新產品的研制開發中。
1996年,宋書玉成為廠里主管技術及新產品開發的副總經理,也正是這一年,年僅34歲的他被評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專家,1999年他又被評為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宋書玉對白酒技術的熱愛也遠遠沒有停止,2004年9月,剛過不惑之年的宋書玉,踏上重新創業之路。他力排親朋的嘩然,十分堅定和坦然決定:辭職,就是想給自己搭建一個新的平臺,更好地追求自我人生價值的實現。
據一些同行介紹,辭職后的宋書玉,由于雄厚的行業管理和技術生產經驗,先后有國內20多家知名酒廠高薪聘請,都被他一一拒絕,相比高薪,他更在意繼承發展邯鄲深厚的酒文化,所以他帶著自己在釀酒行業的深厚學識,創辦了邯鄲市高開九波生物釀酒技術研究所,并迅速將享譽國內釀酒行業的眾多精英聚集到一起。
眾人劃槳開大船。宋書玉有著20多年潛心鉆研的經歷,又歷經6個月的艱苦奮戰,2005年3月,在傳承古方秘釀基礎上創新工藝、并與邯鄲成語文化水乳交融的“永不分梨”酒試制成功。2006年12月,將古趙傳統文化和白酒傳統釀酒技術完美結合的邯酒、鄲酒震撼登場,宋書玉再次被推到了燕趙大地酒業發展的巔峰。
說者容易,做者難。兩年時間,研發了三大系列產品,個中艱辛、個中甘苦,透過宋書玉日漸增多的白發、爬滿額頭的皺紋、剛健而匆忙的步履,可見一斑。
這呈現的就是一個真實的“釀酒大師”的成長歷程,過程中幾多汗水幾分收獲。
大師之耀——打鐵更要自身硬
長期以來,釀酒行業人才濟濟,但能一直堅持下來并被稱為大師的人卻不多,尤其是除了忙于日常經營管理等繁雜的工作之外,還能沉下心來研究行業技術的企業家更是寥寥無幾,宋書玉就是這其中年輕的一位,在他的背后人們看到了諸多提升乃至改變行業的重大技術成果。
從事釀酒工作30年來,宋書玉填補了五項國內釀酒技術空白,取得三項發明專利、多項實用新型專利,獲中國輕工聯合會、省、廳科技進步獎七項、新產品獎三項??蒲谐晒麘糜诎拙菩袠I后,累計年創經濟效益數億元。他發明了梨花型白酒、果香型白酒、九味酒等新品,首次將花釀酒、果釀酒、谷物釀酒相結合,首創了花果濃復合香型白酒。
他還主持起草了《全國白酒工業經濟技術指標統一計算方法》、《白酒釀造工國家職業標準》、《國家白酒釀酒師、品酒師職業標準》,主編了《白酒釀造工》、《白酒釀酒師》《白酒品酒師》全國白酒行業統一培訓教材等著作。其中主持研究的“計算機勾兌調味技術”被國家科委列為全國重點推廣項目,被國務院授予“七五”期間我國電子技術效益顯著、影響大、水平高的優秀項目。
在2007年中國釀酒工業協會提出的中國白酒169計劃項目中,宋書玉更是擔任了6個研究課題中兩項課題的負責人。此外,他不僅擔任中國白酒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的委員,還兼任特香型白酒和老白干白酒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的主任委員等職務。
可見,業內對宋書玉技術的贊嘆絕非虛名。
大師之謀——與別人不同的路
2007年2月6日,在邯鄲賓館一場緊張激烈的拍賣會上,三瓶“雙胞胎”永不分梨酒分別以15.5萬元、15萬元、10萬元成交,而永不分梨酒當時剛剛面世不到兩年,在行業內的知名度較一線的名酒品牌仍相距甚遠。
實際上,三瓶“雙胞胎”永不分梨酒的競拍不僅在價格上讓行業大吃一驚,更讓宋書玉“密謀”了9年的技術創新浮出水面。
據了解,為攻克“永不分梨”酒的技術難點,宋書玉經過了9年多的拼搏。
9年前,勤于鉆研、善于創新的他,看到當前白酒行業的高度同質化現象,決定另辟蹊徑。他把目光瞄準了當地的特產梨,試著把梨放進酒中,一段時間后,觀其變化,品其味道,并用頂尖檢測設備分析其化學反應,重點掌握梨酒對人的營養及影響,經過兩三年的反復試驗,此項技術初步過關。
在技術相對成熟后,他也并沒有急于推向市場。1998年,他申請個人國家專利,國家權威機構又對他的“作品”進行兩年的“細嚼”,于2000年年底正式下文。然而,精益求精的宋書玉并沒有陶醉于此,而是向著更高的目標攀登:進一步攻克裝酒后瓶中梨以及酒質的變化這一全新的重大課題。
他從釀酒的原料、發酵工藝、密封技術等環節,一環一環地鉆研。功夫不負有心人,2004年底,他培育出的“永不分梨”酒取得成功。2005年春天,他帶著幾瓶樣品,參加了在成都舉辦的全國糖酒交易會。產品一亮相,萬眾矚目,商家紛至沓來。
大師之守——品質成就產品
在春季糖酒會一炮打響的宋書玉并沒有被強烈的市場反響而沖昏頭腦,反而更加冷靜。他心里知道,真的成批量的投入生產、投放市場,還要冒很大的風險,還需投入更大的人力、物力、財力,尤其是原材料要保證穩定的質量。
于是,宋書玉經過深思熟慮,2005年4月初經科學考察后,在有著2000多年種梨傳統的臨漳、魏縣、大名、廣平四縣的梨園內投了1萬個“瓶梨”目標。心細如發的宋書玉像呵護自己的兒女一般,日夜奔波于梨園內外,穿梭于梨樹中間。對梨的授粉、瓶的定植、氣溫的變化等每一個細枝末節,都認真地觀察、分析,并一一烙在腦海中。累了,蹲在地上憩一會兒;渴了,爬在壟溝里喝些水;餓了,取出方便面啃一塊兒。炎炎酷暑,正是梨生長的旺盛時節,也是病蟲害侵襲的高發期,宋書玉時常“盯”在梨園。
世間自有公道,付出總有回報。2005年9月,收獲的時節到了。宋書玉帶著他的永不分梨人擁進了梨園,采摘了3000多個符合標準的“瓶梨”。為進一步提高成功率,宋書玉在進行2006年的“目標”選投時,高薪聘請了果樹專家、氣象專家以及有著豐富種植經驗的梨農,成立了“瓶梨”投放技術攻關小組。2006年收獲時,一下子就喜獲了3萬余只“瓶梨”,而且還意外地收到了6個“雙胞胎”“瓶梨”。
時至今日,每每提及“永不分梨”酒的研制開發,宋書玉都顯得異常激動,他說:“這個品牌的研制成功,對企業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為梨農開辟了增收致富新路子,為推進農業產業化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大師之德——心系農民增收
在商言商,酒行業并不缺乏經營管理人才,但宋書玉在努力提高自己經營管理水平的同時,也將目光瞄準了企業的社會責任。
很多人并不知道,河北作為水果的重要產區,出產蘋果、棗子、葡萄,為什么宋書玉都不選反而選了梨呢?
原來,宋書玉就是看到邯鄲出產優質的梨,但由于附加值不高,造成了農民收入一直不高。因此,他就想著造福當地百姓,從梨開始嘗試創新白酒。
在后來的管理中,為了降低農民的風險,宋書玉要求從梨瓶的投放到收獲“瓶梨”,所有投入,所有風險,都是由企業負擔。梨農是“零風險”,收得是“高利潤”。平時一個梨也就4角至5角,每個“瓶梨”卻能按質量高低賣到6元至10元,梨農的收入增加了十幾倍。
2011年,永不分梨酒業在臨漳縣培育“瓶梨”30萬個,為果農帶來收益200多萬元。7年來,宋書玉和他領導的永不分梨酒業先后幫助梨農增收1200余萬元,“瓶梨”生產已成為造福當地農民的特色產業,宋書玉也成為了當地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排頭兵”。
這在宋書玉看來,作為一個企業家,回饋三農是自己的責任,他要通過農業種植和糧食加工業的相互滲透、相互促進、相互提高,來實現現代企業與現代農業聯姻的完美結晶,帶領更多的農民發家致富。
也正是這種對產品的創新、品質的堅守、雄厚的技術支撐和良好的社會責任,讓社會各界看到了“永不分梨”酒業的發展前景。沖著宋書玉的人格,他們紛紛前來投資,先是投資3000多萬元,幫助他成立了永不分梨酒業有限公司,后期又幫助他實現擴建二期工程。
據了解,在建的二期工程投資3.5億元,占地200余畝,并將建成酒文化碑廊一條街。集酒文化歷史博物館,釀酒體驗館,酒器館,飲酒館等為一體的大型酒文化休閑、體驗圣地。從文化和釀造工藝上傳承和發展邯鄲釀酒業,將釀酒基地建設成集酒文化傳播和工業觀光旅游為一體的酒文化生態旅游景區。
而永不分梨酒業還有更遙遠的未來,宋書玉滿懷豪情地說:“全體同仁決心以振興邯鄲釀酒業為己任,準備用10年時間使公司規模達到年銷售收入10億元,年利稅上億元,成為臨漳第一利稅大戶,并成為全國名酒品牌。
掃一掃手機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