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20日電記者從江西省鄱陽湖漁政局獲悉,20日12時,我國最大淡水湖鄱陽湖為期3個月的春季禁漁期結束,漁民開始入湖進行捕撈作業。
鄱陽湖是我國最大淡水湖,其水面資源和漁業資源十分豐富。近年來,由于自然和人為原因,鄱陽湖區的漁業資源逐年衰退。為此,從2002年起,鄱陽湖開始實行全湖范圍禁漁制度,在每年3月20日12時至6月20日12時的禁漁期內,禁止所有捕撈作業。
江西省鄱陽湖漁政局介紹,今年是鄱陽湖實行禁漁制度的第12年。目前,鄱陽湖區漁業資源衰退趨勢有所遏制,漁業生態環境明顯改善。(記者 郭強)
延伸閱讀
6月20日12時,鄱陽湖及長江江西段禁漁工作“鳴金收兵”。但鄱陽湖浩渺的湖面上,并沒有出現往年百船爭渡、千帆競發前去捕魚的壯觀場面。
小龍蝦銳減 多數漁民按兵不動
鄱陽湖吳城水域,是開湖后較為熱鬧的捕魚戰場。20日,記者看到,湖面上打魚的船只不多。永修漁政分局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該縣登記備案的漁船有870條,20日中午鄱陽湖開湖,當天出湖的漁船只有300條左右,出湖率連一半都沒達到。
“去年鄱陽湖開湖,場面相當壯觀。漁民大都是沖著湖里豐富的小龍蝦而來的,一條船一天收獲一兩千元再正常不過了。”據介紹,今年開湖后,經驗豐富的漁民看到小龍蝦急劇減少,往年花數千元甚至萬余元置辦的捕蝦網具派不上用場,干脆按兵不動,等待魚汛來時再捕魚。
不過,吳城漁民老葉還是不甘心,他駕駛著漁船來到湖中,投下十幾個漁網,收上來的魚讓他有些失望,按每公斤10元的行情,除去油料錢,他只賺了50至100元。
“去年開湖后,雖然沒什么魚,但蝦滿倉!”老葉說,去年是小龍蝦、小青蝦的豐收年,吳城很多漁民僅此一項的收入便達兩萬元以上,多的有五六萬元,而今年小龍蝦卻非常少。
產量陷怪圈 一年豐收一年歉收
從最近幾年的產量可以看出,鄱陽湖小龍蝦走進了今年豐收次年歉收輪回的怪圈。吳城鎮漁民們記得,2010年,當地的小龍蝦產量多到每天都有數十輛大貨車前來拉貨,直接運往江浙滬等地;2011年,鄱陽湖春夏連旱,小龍蝦少得可憐;去年,鄱陽湖又迎來小龍蝦的豐收年。
江西省漁業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小龍蝦的產量與氣候水文條件密不可分,去年小龍蝦豐產的主要原因在于鄱陽湖水位上升、水量豐富,由于天公作美,小龍蝦的產量也有了大幅度增加。
水產專家預計,今年小龍蝦捕撈量與去年相比將減少四成以上。前年的產量又比去年少六成。預計明年小龍蝦產量將大增。鄱陽湖就這樣走進一個豐收與歉收輪回的怪圈。
今年緣何小龍蝦明顯減少?專家解釋:俗話說“漲水魚、退水蝦”。今年小龍蝦需要產卵時,卻缺少“產床”,從而導致蝦量減少。鄱陽湖20日星子站水位為16.19米,稍低于歷史同期多年的平均值。既不是主汛期時應有的高位運行,也不是個別年份的最低水位。
轉型或轉產 專業漁民謀劃出路
永修縣吳城鎮碼頭,多數漁船靜悄悄地停在岸邊,也有不少漁船象征性地開到湖中,但沒有撒網捕魚捕蝦的意思。禁漁期內生活怎么過?采訪中,一些漁民告訴記者,一是靠網箱養魚,二是政府的生活補貼,生活不成問題。
據了解,當地還有不少漁民在島上開荒,種一些經濟作物,有的甚至通過流轉租種了數十畝水稻,開始轉產轉型了。沒有魚捕時,有的在鎮上做做小生意,開開小店,有的還干起了打撈工作,賺點外快。
鄱陽湖的魚類捕撈產量占全省總量的百分之五十以上,而禁漁期的三個月正是捕撈旺季。為解決專業漁民禁漁期間生計,我省對每個擁有捕撈證的漁民都有一筆額度較大的補貼,其中90%是柴油補貼。并將符合條件的漁民納入低保范圍及救濟對象。同時,有關部門引導漁民積極開辟其他生產出路,改捕為養或棄漁轉產,并在政策和技術上搞好服務。
據漁政工作人員介紹,受小龍蝦價格看好的影響,近年來不少漁民不再專門捕魚,而是添置了大量設備捕蝦。蝦多時捕蝦,蝦少時捕魚,但需一筆昂貴的設備費用。
春禁一碗籽,秋收一擔魚。今年捕魚高峰季節恐怕等到七八月份。因為禁漁期內漁業資源的修復有個過程,加上漁政部門在禁漁水域內開展人工放流,放流的魚苗需要一個生長的過程。(江西日報)
掃一掃手機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