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門票價格姐姐攀升
隨著端午小假期的來臨,很多打算出游的人又說起了景區門票這個話題。最近一段時間,一些景區不收門票的開始收了,收門票的價格節節提高。景區票價上漲原因在哪,門票收入在景區運營中占多大比重?相對不少景區動輒一二百元的票價,北京一些著名景區的門票為何長期相對便宜?利用社會公共資源建設的旅游景區,門票走向低價、免費是必然趨勢。景區告別門票經濟,路還有多遠?記者在北京、婺源等地做了調查。
北京景區票價相對穩定
外地部分景區票價上漲,是因建設管理成本、村民分紅等因素
人多價不漲,是北京旅游景區的一個特點。“門票價格在全國基本保持在最低狀態。”北京市旅游委副主任于德斌介紹說,目前在北京206家A級旅游景區中,絕大部分的景區門票未過百元,且價格自2008年以來基本未作調整。據統計,這其中有近50家景區免收門票,包括4A級景區12家;有16家景區門票在10元以下,有57家景區門票價格在50元以下,占收費景區的37%;門票超過100元的僅有歡樂谷、海洋館等少數景區。
相比之下,面對運營成本、人工成本增加,其他景區就沒這么“淡定”了。從今年3月開始,江西婺源文化與生態旅游區門票由以前的180元漲至210元。以“五一”假期為例,發改委宣布對部分景區門票價格實行優惠,婺源門票從210元下降到165元,相當于比原來的價格便宜了15元。峨眉山門票從150元漲到185元后又降到165元,優惠后的價格比漲價前還高出15元。湖南張家界武陵源景區“五一”降價20%,票價仍超200元。
婺源旅游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助理王暉向記者表示,一次性投入建設成本、日常管理維護成本、村民分紅成本、公益事業支出、民俗文化表演成本、景區村民的養老保險費用等都是門票價格決定因素。
婺源是村民混居型景區,管理難度大、成本高,在古建保護、道路建設、環境衛生等方面需要投入大量資金,村民分紅也需要從門票收入中按比例提取資金。如2012年僅用于李坑景區的排污工程等基礎設施建設與公益事業的資金達630多萬元。
婺源縣物價局滕暉介紹,按照現行規定,門票價格定價,應在景區運營成本的基礎上,保障經營者納稅和景區投資者合法利潤,并充分考慮市場供求關系和消費者的承受能力等多方面因素確定。目前,江西省對景區門票價格管理沒有一個具體量化實施的操作辦法,記者了解到,江西省發改委正在調研,將在近期出臺一個全省景區門票價格管理工作指導意見。
關于避免景區門票價格過快上漲的措施,滕暉表示,一是嚴格執行國家關于門票價格調整期限和調整幅度的規定。二要對在國內外享有較高聲譽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和自然保護區等重要游覽參觀點門票價格的制定和調整嚴格實行價格聽證制度,以保證經營者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景區票價低靠啥保運營
旅游收入不依賴門票,并且部分景區有財政支持
那么,北京的景區為何能夠堅持低票價,既沒有讓票價隨著游客數量“水漲船高”,也沒有為了“控制人流”理直氣壯地漲價?伴隨著低票價的經濟壓力,又將如何化解?
于德斌說:“北京是首都,全國人民都希望來看一看。”所以,盡管北京市的景區類別、歸屬多樣,但政府嚴格管控景區提高票價。
那么票價不提高,旅游收入是否受到很大影響?北京市旅游發展委員會主任魯勇表示,北京發展旅游業的視野不局限在一個個景區里,旅游收入的來源更不集中在門票上。“城市的各種資源都可以成為旅游資源。”旅游業使北京整個城市成為一個開放式的旅游景區,成為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引擎。2012年,北京市旅游總收入3626.6億元,同比增長12.8%。旅游總人數2.31億人次,增長8.1%。
非營利性景區運營成本怎么解決呢?以頤和園景區為例,北京市按照相關政策法規,門票價格由市發改委統一制定,自2001年定價后,12年來一直穩定為淡季20元,旺季30元。目前,頤和園景區是北京市公園管理中心所轄事業單位,得到地方財政的有力支持,享有古建修繕、園林綠化、植被養護等多項專項資金扶助。景區曾嘗試門票漲價,北京市發改委制定了相應的調價計劃并舉行了價格聽證會,后經多方討論和征求意見,最終維持了原價沒有進行上調。
這些年,迅猛上漲的游客人數,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票價不變的經濟壓力,但同時也給景區帶來安全壓力。例如故宮博物院2012年“十一”黃金周接待了70余萬游客,比上年增長25.5%,單日接待量高峰值達到18.2萬,創新紀錄。今年婺源單日游客量高峰達17.8萬人次。
不靠票價杠桿來調節人流,只能加強管理。每至黃金周,北京市旅游委都要針對全市45家重點景區進行監測,實時發布流量統計和舒適度指數。故宮、香山、八達嶺長城等各熱門景區都有客流高峰應對措施,根據流量在重點時段設立預約機制,讓大型團隊客人錯峰錯時,針對散客發布預報提示,達到分流目的。
告別門票經濟是趨勢
但轉型困難不言而喻
“利用社會公共資源建設的旅游景區,門票走向低價、免費是必然趨勢。”于德斌說,從歐美等旅游發達國家的經驗看,旅游收入的提升很少是靠景區的門票來拉動。政府不斷加大對利用社會公共資源建成的景區的投資力度,發揮其公益屬性。同時景區提升精細化管理水平,降低景區運行管理成本。
婺源提出景區未來的發展方向是逐步取消門票,推動由門票經濟向產業經濟、由資源競爭向文化競爭、由觀光旅游向休閑度假養生旅游轉變。
然而轉型困難不言而喻:即使在北京,門票收入仍占據A級景區所有營業收入的一半以上,商品銷售收入所占總收入比重不到3%。這就需要景區打破主要靠門票收入的單一經營模式,以旅游休閑功能為主導,輻射產業鏈兩端的產業集聚化發展模式,使景區經營收益綜合化。
專家建議,對于不涉及文物保護因素的景區,有更多選擇,可以從整個旅游產業鏈的角度提升創收,積極開發旅游商品、餐飲、住宿、文化娛樂等新興增長點。
從2010年開始,北京試水“北京禮物”,將曾經各自為戰的京味兒旅游商品統一打造。2012年北京禮物銷售收入達5500萬元。征途剛啟,未來的空間很大。
掃一掃手機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