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市公安局警務改革紀實
南平市地處福建省北部,武夷山脈北段東南側,位于閩、浙、贛三省交界處,俗稱“閩北”。近年來,南平市公安局秉承“新時期人民警察精神、創新管理理念”,培育了新一批強有力的南平公安干警,為南平市的崛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改革中突破,在探索中前行,積極推行精細化勤務運作模式”,一直是南平市公安局鼎力奮戰的口號。2012年3月27日,“福建省公安機關綜合警務改革創新現場會”在南平市拉開帷幕,并對南平市警務改革工作經驗給予了高度肯定。在光榮與成績面前,南平市公安局“警務改革”工作又邁上了新的征程。
南平指揮中心全景
扁平化指揮 “點對點”出擊
綜合警務改革經多方醞釀籌備,南平市公安局和下轄的延平分局探索實施了“三警合一”的警務新模式,將交警、巡警及派出所的警力全面整合充實到個基層派出所,采取隊組運作方式,在各城區派出所設立若干個“二人一組、二人一對”的警務隊。并實行“110”處警一級指揮調度,由市公安局指揮中心按照GPS定位,直接指揮各路面警組就近出處警,快速處置各種治安、交通警情,必要時調度路面所有警力支援配合、布控堵截,提高快速反應的能力,縮短響應出警的時間,中心城區基本實現2-3分鐘到達報警現場,有效提升對路面犯罪的發現率、控制率、打擊率。
2012年7月11日,南平市公安局指揮中心通過“多軌聯控、綜合比對分析各類情報信息,精確制導的方式,協助延平分局利用短短的三個小時成功打掉一盜竊團伙,經預審,嫌疑人池萬里等三人對利用解碼器在省、內外實施的多起盜竊車內物品案件供認不諱。
網格化布警 精細化用警
南平市綜合警務改革試點工作開展以來,延平公安分局和建甌市公安局在實踐中逐步形成和建立了一整套規范有序的運作模式。
各城區派出所采取車巡、步巡、定點執勤相結合的方式,全天候囤警于路面,形成“點、線、面”相結合的“網格化”治安管控布警格局,有效提高了見警率。
通過對轄區每日治安、交通警情的分析研判,南平警方在《治安交通斑點圖》上,用紅、綠、黃三種顏色分別標識治安復雜案件高發區域、治安狀況平穩區域和交通擁堵區域,采取錯時用警、錯時布警的方式投放警力,做到重點時段多布警、平穩時段少布警;復雜區域多布警、平穩區域少布警,解決了過去勤務安排上的“貓鼠不同步”問題。
各派出所結合轄區實際,以每日警情研判為導向,將每日勤務的安排與管理精細到以警組為單位、以2小時為一個勤務時段單元,切實將派出所的日常勤務工作和任務分解到點、到段、到人、到時,并根據應急處突的需要,迅速進行勤務變更。
一警多能 一警多用
建甌、延平兩個試點單位結合工作實際,分別制定出臺派出所工作績效考評辦法,重點考核警情處置、巡邏巡查巡訪、執法質量等方面。結合治安、交通管理等相關要求,對可以量化的勤務項目盡可能按照一個勤務時段進行任務指標的細化量化。
南平公安還建立考核結果備案制度,考核情況作為民警評先評優、提拔晉升的重要依據,對優秀者提撥重用,對平庸者予以處罰,有效地激發了各所、各隊、各組及民警個人“爭一流、創先進、走前列”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一份耕耘、一份收獲,在不斷創新中前行,在不斷探索中總結。南平公安憑借敏銳的眼光把旅游經濟發展也列為重點的管理范圍, 武夷山作為南平市重點的旅游區之一,其治安狀況也尤為關注。2010年4月,經多次走訪與調查,南平市公安局與武夷山旅游發展公司多次溝通,共同建立了星村竹筏碼頭警務室,碼頭警務室以強化矛盾糾紛化解為己任,針對碼頭客企之間、游客之間產生的矛盾糾紛,執勤人員及時制止、反復開導、耐心勸解。針對碼頭周邊的群眾,警務室民警經常深入農戶,調查走訪,聽民聲、察民情、解民憂、幫民困,實現了警民一家親。
金色盾牌,熱血鑄就,沐浴著新一輪的金色陽光,南平公安,這只羽翼漸豐的雄鷹又將展翅高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