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目簡介:
建設生態文明,推進綠色發展,給力美好生活,抒寫美麗中國。數千年以來,人們一直使用粗細不等的木檁子、床角、掛瓦條做屋頂的建房基本方法,近日在湘鄂交界的長江流域平原農村,一種可完全替代木材的新型環保屋頂悄然興起,使許多經營建筑用木材的市場黯然消失。這項環保屋頂專利發明者就是長期從事科技發明與創造擁有四十多項發明和專利技術的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王武生。
那么究竟什么是“環保屋頂”呢?這種屋頂與傳統的屋頂相比又有哪些優勢呢?為何說它的研究發明掀起了傳統屋頂的一場革命呢?作為我國建筑行業的科技創新成果,它的推廣與應用對于我國的生態文明建設又有哪些積極的影響呢?
導視:
解說:我國的傳統建筑經歷了一個漫長而悠久的發展歷程,雖然不同地域和民族在建筑藝術風格方面各有差異,但其建筑的材料及裝飾無一不鐫刻著這部“木頭史書”留下的歷史痕跡,然而長期以木結構為主體的建造方式毀掉了大量的森林資源,一句“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木材的大量使用便可窺見一斑。即便是在21世紀的今天,民居屋頂建筑使用的木材仍然是森林資源消耗最大的行為之一
169個的話,這樣算下來我們簡單的最保守的數字,要20多萬畝森林資源。換一種說法就是北京市每年投資20個億然后去造林,造這20多萬畝地,等到這個樹林長二十年以后,還不夠荊州這一批用。
解說:然而在湘鄂交界的長江流域平原農村,一種可完全替代木材的新型環保屋頂悄然興起,這種屋頂的材料構成和設計原理究竟是怎么的呢?
它主要就是能夠把現在的材料,比如我們建筑材料混凝土、鋼筋,又通過它結構的改變,達到一個新的功能,就是環保屋頂。
解說:它的環保性又體現在什么地方呢?
它的環保首先體現在一個是對森林資源的替代性。
王老師:第二個是它在生產過程中還可以用一部分回收的建筑垃圾。
解說:為什么它的出現掀起了傳統屋頂的一場革命呢?
我把它稱為是革命,屋頂革命。
本期《華人會客廳》專訪嘉賓,“環保屋頂”發明者王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