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廣饒縣以科技創新推廣生態農業發展紀
【導視】:
這里是地處山東半島城市群經濟帶和環渤海經濟圈的重要位置;
這里是兵圣孫武故里;
這里也是呂劇的發祥地;齊筆的原產地;
這里就是美麗富饒的廣饒縣。
廣饒縣位于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和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的核心位置。近年來,廣饒縣以貫徹落實黃藍兩大國家戰略為契機,大力實施科教興縣和人才強縣戰略,加快創新體系建設,努力培育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科技綜合實力顯著提高。

全縣省級以上各類科研機構達到29家,其中國家級5家;高新技術企業28家,其中國家級4家;累計向國家知識產權局申報各項專利2287項,獲得授權1659項,有820項專利得到了應用和開發,19項專利產品獲得國家特別金獎和省級專利獎。全縣高新技術產業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46.77%,先后獲得“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國家知識產權強縣”等榮譽稱號。

在山東省廣饒縣花官鎮的榮豐食用菌公司生產車間內,一排排高高的鐵架子上擺滿了已經全部變白的蘑菇菌棒,菌棒外的塑料口袋齊刷刷地張口開著,一個個白色的小拇指肚大小的白玉菇你掙我搶地冒了出來。
蘑菇摘下來就能吃?這讓隨行的記者更加好奇。原來這些蘑菇竟是從廢棄的農作物秸稈種長出來的。該公司的工作人員稱,過去棉花稈、玉米秸等農作物廢棄物,不是一把火燒掉,就是在地里爛掉?,F在,引進了新技術,使農作物余料變成了食用菌生長所用的“土壤”,不僅如此,而后產生的菌糠,還可以再用于生產有機肥和化肥,農業廢棄物真正被“吃干榨凈”后,又回歸了大地。
蘑菇摘下來就能吃?這讓隨行的記者更加好奇。原來這些蘑菇竟是從廢棄的農作物秸稈種長出來的。該公司的工作人員稱,過去棉花稈、玉米秸等農作物廢棄物,不是一把火燒掉,就是在地里爛掉?,F在,引進了新技術,使農作物余料變成了食用菌生長所用的“土壤”,不僅如此,而后產生的菌糠,還可以再用于生產有機肥和化肥,農業廢棄物真正被“吃干榨凈”后,又回歸了大地。

隨著國際社會對環境保護的日益重視,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生產可降解紙漿模塑食品包裝容器已經成為新型材料領域研究發展的重要課題。
在廣饒縣,學科技、用科技、推廣生態農業,實現資源循環高效利用的新鮮事隨處可見。廣饒縣小麥種植的年總產面積達46.85萬畝,每年的麥秸稈的產出達到25萬噸,玉米秸稈產量大、處理困難,除部分用于清貯飼料外,大部分都焚燒處理,不但造成嚴重的空氣污染,甚至威脅到交通運輸安全。
在廣饒縣,學科技、用科技、推廣生態農業,實現資源循環高效利用的新鮮事隨處可見。廣饒縣小麥種植的年總產面積達46.85萬畝,每年的麥秸稈的產出達到25萬噸,玉米秸稈產量大、處理困難,除部分用于清貯飼料外,大部分都焚燒處理,不但造成嚴重的空氣污染,甚至威脅到交通運輸安全。
如何更好地高效利用這些資源,隨后廣饒縣科技局工作人員帶著隨行的記者,走訪了東營市康森秸稈制品有限公司,在生產車間,記者看到這種利用秸稈清潔劑技術生產一次性餐飲具,替代發泡塑料的各種制品在車間已經是琳瑯滿目。經多年的研發,該企業還成功制成玉米秸稈粒料,可制作食用菌培養基料,阻燃保溫墻板,產品遠銷國內外。
企業是自主創新的主力軍,更是“主攻手”,圍繞全縣主導產業,引導企業加大科研投入,加強與高校院所合作,加快創新載體建設。近年來,廣饒縣重點行業企業累計完成投入1.4億元用于購置企業所需投入的儀器設備。為解決行業共性技術難題,以金宇、澳亞、信義、金嶺為中心企業,依托相關高??蒲袉挝?,還建立起了服務全縣橡膠輪胎、紡織印染、汽車配件和化工四大行業企業的技術研究院。
科技創新的最終目的是提升生產力。該縣根據現有產業基礎 和今后發展潛力,圍繞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裝備制造、資源綜合利用及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
據了解,目前廣饒縣31個新興產業項目計劃總投資142.5億元,達產后,年產值可新增530億元。借助科技的力量,廣饒縣正義嶄新的姿態,昂首闊步向著更好的目標邁進!
掃一掃手機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