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泓奇眉宇間的自信執著、言談間的哲思慧語、舉手投足間的淡定從容把佛學、儒學、詩歌、書法這些深邃的文化元素在一個人身上完美的演繹闡釋。
詩如其人,知人論詩;欲論其詩,先知其人?!队X林集》作者吳泓奇是位與眾不同的獨特詩人。他曾留學新加坡和斯里蘭卡,學習南傳佛教,攻讀中國《易經》,成了一位造詣深厚的佛學高僧;他鉆研佛教建筑,融會中西文化,造就一位譽滿歐洲的建筑大師;他喜愛中國書法,精研書法藝術,遂成一位書風不凡的書法藝術家......他極其熱愛中華文化,尤其是對傳統文化的三大支柱儒、道、佛三家,更是情有獨鐘,悉心研習,熱心弘揚,乃至不遺余力。
吳泓奇先生的驚世之作,便是他參與策劃和親自設計的匈牙利布達佩斯的“亞洲中心”。這座宏偉的建筑,被歐洲建筑同行喻為“黃河文化與多瑙河文化的完美融合”,是對中華文化和東方神韻的形象闡釋,堪稱富有中華神韻的立體詩篇。詩人有詩《拔地》寫道:“拔地天坑綠葉魂,遙看巧匠趣林園。建成攬月華商廈,疑是歐洲武陵源?!薄皝喼拗行摹毙嗡埔幻毒G葉,拔地而起,巍峨壯觀,設計師吳泓奇有意蘊揚中華文化,專供旅歐華商使用。他的詩很少用典,偶而一用,即能恰到好處?!拔淞暝础钡涑鰰x代陶淵明的《桃花源詩并記》:武陵漁人沿溪捕魚,忽逢一處桃花林,“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林盡水源,別有洞天,“童孺縱行樂,斑白歡游偕”;后指無限美好的理想境界?!皝喼拗行摹北闶窃O計師兼詩人吳泓奇為華商營造的、可以在這里追求幸福的一方寶地和世外桃源。詩人關愛旅歐華商、弘揚中華文化的愛國豪情溢于字里行間。在《奠基》一詩中,詩人已經預見:“天開化宇鴻基立,瑞相甘霖威遠邦?!惫徊怀銎渌希骸皝喼拗行摹币坏┙ǔ?,就被歐洲建筑設計界譽為“華人建筑師的里程碑”,吳泓奇因而聲名鵲起、譽滿歐洲,并被著名的奧地利蘭格爾設計財團聘為總顧問,還被選為歐洲陰陽文化總會主席等重要職位,足見其被國際社會的重視程度。
然而,正當他事業興隆,達于巔峰之際,吳泓奇卻做出了出乎意料的驚人之舉:毅然決然地功成身退、回國發展!借用晉代張協的《詠史》詩句說:“達人知止足,遺榮忽如無?!敝皇撬摹斑z榮”,不是先人傳留的,而是自己創造的。他回到故鄉福建泉州,一面繼續“潛修傳統文化”(《后記》),一面直接效力父老鄉親、報效中華民族。同時,他要讓“輕狂往事隨風去,日日山翁載舞歌”(《采訪》)?!拜p輕”是詩人的自謙之詞。他在歐洲為偉大祖國爭得了榮譽,為弘揚傳統文化做出了貢獻,非但不是“輕狂”,反而倒是莊重,是謹言慎行的鄭重其事,是嚴肅認真的孜孜以求。如今,他以“山翁”自命,以“舞歌”自任,就是要更多地修身養性,嘯傲山林,狂歌度日,即宋代李綱《望江南》所謂“滿眼生涯千頃浪,放懷樂事一聲歡”。事實上,吳泓奇已不止于“一聲歡”;其詩詞恰如萬斛源泉,正在滔滔汩汩,不擇地而涌出??梢哉f,詩集《覺林集》猶如他在家鄉建造的一座“亞洲中心”——是他用心靈設計、用激情筑起的詩的大廈!
中華民族五千年的古老文化博大精深,后有傳承,代有發展,因而能夠綿延不絕。通過多年“潛修”的耳濡目染,歷經不斷實踐的身體力行,中華文化的神韻已經潛移默化到詩人的心靈深處,融會貫通入他的激情之中。他的詩作,隨處閃耀著中華文化的光輝。
2008年5月,四川發生特大汶川地震,舉世震驚,全國馳援。詩人雖在泉州永春牛姆林深山避暑,卻也按捺不住關切災民、心懷邦國的激動心情,揮筆寫了《地震》一詩:
無情地動白云蒙,夜雨江天遺恨空。
多難興邦心似水,松風竹月萬方同。
——戊子夏感時詩
作品表明:面對地震災難,人類無能為力;縱然怨天尤人,也是空的,無濟無事。但是,在一定條件下,壞事也會變成好事:多難可以興邦,殷憂能夠啟圣。地震摧毀了家園,卻摧毀不了精神,反倒激發了中華民族的博愛情懷:一處有難,八方救援。詩人因此而復歸于平靜,進而推己及人,由衷祝愿并且深信“萬方”百姓定然會同自己一樣,安享“松風竹月”一般的平靜而又美好的祥和生活。
再如《驚蟄》:
一夜風云料峭寒,新雷夢覺萬民安!
山河日暖披琦繡,隨處春花應盡歡!
——辛卯驚蟄覺林有感詩
“驚蟄”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之一,即將冬去春來。雖尚春寒料峭,便已春雷萌動,預示著一年農事的風調風順、萬民安康。詩人由于日有所思,經常胸懷祖國、心念“萬民”,故而夜有所夢,想到“山河日暖”、“春花”競放,不禁為之歡欣鼓舞。作品表達了詩人情系蒼生、與民同樂的高尚情懷。
這類詩作,盡管在《覺林集》中并不多見,卻反映了詩人憂民之所憂、樂民之所樂的寬廣胸懷,透露出詩人愛國愛民,以人為本的仁愛思想,烙有儒家人本主義的深深印痕。
與此同時,詩人也深情向往“閑散身無事,風光獨自游”(唐?魚玄機《遣懷》)。在現實生活中,他已尋覓到了“閑身自有閑消處,黃葉清風蟬一林”(唐?齊已《遣懷》)。
請讀《歸牧》:
杖笠悠然曲徑間,林深笑語夕陽山。
農人謔戲如歸牧,但愿野情日日閑。
——己丑夏月山中歸牧師
詩人放棄在歐洲取得的令人欽羨的突出成就,毅然回到泉州,選擇永春牛姆林,固然意在家鄉創業,以便報效祖國;同時也有回歸自然、修身養性的良苦用心。正如詩人所言,他要“梳理思想,靜養、踐行心靈化生活”;“本詩集也正是擷錄這種簡淡生活及游山耕讀的一些感悟片斷”(《后記》)。詩人戴笠執杖,悠然自得,漫步山間小路,真如歸牧一般?!暗敢扒槿杖臻e”,這是詩人一以貫之的心靈追求。因為詩人身上還有不少“野情”,需要消除?!耙扒椤奔措y以馴服、追逐世俗的狂野之情。詩人“但愿野情”有所收斂,在與自然融合中,遠離世俗,歸隱山林,猶如孤云野鶴,達到唐代張藉所謂“林下無拘束,閑行放性靈”(《和左司元郞中秋居十首》)。
詩人還有《天體》一詩:
細雨霞光逐玉津,返嬰自在幻中真。
浮嵐暖翠溪山合,長作天然不染塵。
——辛卯夏牛姆林裸游詩
作品寫詩人“裸游”山林,身在自然之中,深切感悟人生。他認為,人應“返嬰”,也就是返回嬰兒的純真,了無俗性,與山嵐溪流等的自然世界融為一體,“長作天然不染塵”,達到“天人合一”、不染俗塵?!稑泛铩吩娭幸舱f:“深山野谷樂猿頻,晃蕩飛騰自在身。萬古長空天地寓,神舒意暢本歸真?!北砻媸菍懽栽谠澈?,實際是寫人生體悟。詩人一再強調“真”字,大有深意存焉?!罢妗奔础肚f子?秋水》所言:“無以人滅天,無以故滅命,無以得殉名。謹守而勿失,是謂反其真?!币馑际钦f:“不用人為去毀滅天然的東西,不用造作去毀滅性命,不因貪得去求名聲。謹慎地持守著這些道理而不喪失,這就叫返回本真?!保ń饏魏V骶帒饑f周著《莊子》)“返嬰”就是反璞歸真,一要回歸純真本性,二要回歸世界本原、即自然。人生要像“裸游”、“樂猴”那樣,不染絲毫世俗,拋棄一切煩惱,真同自然合而為一。
顯然,詩中反映出了詩人具有崇尚自然天性、追求“天人合一”的道家的自然主義傾向。
不僅如此,詩人還對佛學深有研究。佛學思想蘊含在他的詩中,便是順理成章的事了。請看《空谷》:
空谷來風野寺留,山川草木自風流。
生涯妙悟云煙夢,感念心澄物外游。
——庚寅夏覺林偶感詩
佛學講究修身養性。而養性重在修心。禪宗認為,心即是佛,佛即是心,求得心成,便是佛到。詩人在野寺風景中,“妙悟”人生、“感念”佛理。他認為,人生百年,不過是過眼云煙,如夢如幻,榮枯哀樂,一歸于空。亦即唐人所說:“死生俱是夢,哀樂詎關身?!保ü唔f《春日游慈恩寺寄暢當》)“有為皆是幻,何事不成空?!保狻额}云居上寺》)因而詩人要使自己排除俗思雜念、塵世紛擾,做到心如潭澄、暢游物外。唯其如此,方能求得人生樂趣、自在風流,所謂“身心塵外遠,歲月坐中長”(唐?崔峒《題崇福寺禪院》)、“榮枯事過都成夢,憂喜心忘便是禪”(唐?白居易《寄李相公崔侍郎錢舍人》)。
再如《秋分》寫出詩人超脫俗塵紛擾、坐享世外清靜:
問道深山遠世紛,頻頻葉落欲秋分。
晴空野谷音清響,背向斜陽坐看云。
——辛卯秋分覺林詩
詩人“問道深山”,希望遠“離世紛”、不近權貴,但愿“布衣終身樂,粗茶一世康”(《后記》),也就是唐人鄭谷詩中說的:“誰知野性真天性,不扣權門扣道門?!保ā蹲郧病罚皢柕馈睘閷W道,求道便得道,因為“睫在眼前常不見,道非身外更何求”(唐?杜牧《登池州九峰樓寄張祜》)。實際上,求道于人,莫如求道于己。這里的“道”,大概主要是指立人之道。詩人的立人之道,固然在于仁義道德,更在他所悟出的“遠世紛”、避是非、躲喧囂、求心靜。恰如唐人岑參所言:“必將流水同清靜,身與浮云無是非?!保ā短缀琛罚┰娙俗⒅刈晕业男撵`修煉:“靈光佛古行人斷,但念松風不羨仙?!保ā对婆_》)這同中國佛學主張內心的探索與提升、以求人生的解脫和普度,可謂靈犀相通,并無二致。
總而言之,吳泓奇先生創業的轟轟烈烈與修身的清清靜靜迥然不同,乃至完全相反。但是兩者相輔相成,用詩人的話說,叫做“物化生活之外,還有心靈化的生活”(《后記》)——養性山水間,寄懷詩作中。他的詩里彌漫看儒、道、佛中國三大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并且經過詩人自覺的現代轉化與靈活運用。
《覺林集》還有一個突出的藝術特色:詩書結合。這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種表現形式。我不懂詩書,不敢妄言;但都喜愛,聊談淺見。我國自古就有“詩是心聲”(清?葉燮《原詩》)、“書”為“心畫”(漢?楊雄《法言?問神》)的說法。宋代張戒《歲寒堂詩話》說:“詩文字畫,大抵從胸臆中出?!痹娙藚倾鎸懺?、作書,都是為著抒發性靈、表達情意,只不過借助于不同藝術手段而已。他的詩作與他的書法互相滲透、互相啟迪、互相感悟、彼此促進。他的詩作,為他的書法提供了更為豐富的創作靈感;他的書法,則使他的詩作展示了更多彩的藝術激情,可以說是詩書連通、相得益彰。古來能詩善書者屢見不鮮;而今詩書兼擅者寥若晨星。因而,《覺林集》亦詩亦書,詩書皆佳,實在難得,殊為不易!
2012-3-18北京
序作者簡介:丁國成,當代著名詩歌評論家。中國作協全委會名譽委員,《詩刊》編委、原副主編,中華詩詞學會顧問,《中華詩詞》常務副主編、《詩國》主編。
“如同當年丹麥的約翰?烏特松受到一個切開的橘子的啟發,為澳大利亞建造了名聞天下的悉尼歌劇院一樣,泉州籍旅居匈牙利的華人吳泓奇受到一片樹葉的啟迪,在布達佩斯策劃、設計了有“華人里程碑”之譽的煌煌大筑——亞洲中心?!?
“吳泓奇因此聲名鵲起,被歐洲著名建筑設計院奧地利蘭格爾設計財團聘為總顧問,一些老資格的洋設計師,經常向他討教中國周易的奧秘、古老的堪輿學與現代建筑學的融合等問題,吳泓奇的解答,常令老外們折服,稱贊他是“把黃河文化與多瑙河文化完美結合”的大師?!?
“夫宅者,乃陰陽之樞紐,人倫之軌模,非博明賢者未能悟斯道也".風水實踐,堪天輿地,神秘玄學,既有物質需求,又有精神需求.故實踐者,應是博明賢者,也即備具高超技術水準,還應具備廣博人文學識,更須具備崇高道德修為?!保ㄗ髡撸憾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