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玉嶺簡介:國務院參事,著名經濟學家、書法家,國家教育咨詢委員會委員,第九、第十屆全國政協常委,中華海峽兩岸書畫藝術家協會主席。
Q:最近見到您的書法作品,深感功底很深,氣勢磅礴。請問您作為書法藝術家,是什么時間開始練習書法的?
A:說起我習練書法,可以說很早,也可以說很晚。說早是因為我小學的一到四年級一直在練習寫字。我小的時候,雖然是洋學堂,但還和私塾差不多,好像主要的課程就是練習寫字和認字。我五歲入學,小學一年級念了兩年,從1944年起,在學校每天都寫大仿和小楷。我記得很清楚,抗日戰爭期間寫大楷買不到墨,我們就到山上撿一種紅石頭,研磨以后當墨用。寫大字用的紙,要不就是祀神用的黃裱紙,要不就是作食品包裝的馬糞紙。我們小時候沒有火柴,取火是靠火鐮和火石互相撞擊產生火星,有一種可做火媒的紙,能夠把火星接起來燃成為火種。這種火媒紙也是我們寫大仿常用的紙張。
那時候老師教我們拿筆一定要掌虛指實,如果手指握筆不緊,被老師在身后提走了,就要挨板子。那時的老師都有著約一尺多長、三指寬的硬木板,是專門打學生手掌用的。我曾經有幾次是挨了板子、手被打腫的。我們練字參考的是柳公權和顏真卿的書法。這種習字的功夫持續了4年多,直至1949年初
我家鄉解放。此間,我一共念過6個小學,不管轉到那個學校,大仿和小楷從沒有間斷過。
說我書法起步晚,是因為1949年考入高小后,再沒有練過字。我在大學是學理科的,畢業后,主要工作于工業戰線,除文化大革命刷大字報外,幾乎沒有再用毛筆寫過字。但我對書法的感情沒有中斷過,無論去展館、廟宇、機關、學校,只要看到好的書法作品我都會駐足觀看,特別是草書往往會引起我的興趣,用手勾畫一下它的走筆特點和技巧。進入新世紀,因為在全國政協和國務院參事室,經常同一些書畫大家接觸,他們的走筆和作品使我頗受影響。更因為我夫人上老年大學,學習書畫,家中有了筆墨紙硯,為我寫字提供了條件,這才使我開始了書法生涯。因為出差考察和講學的機會很多,當我的字寫出一點名氣后,不管走到哪里都會有人來求字,因此盡管我工作很忙,練習的機會不多,但由于有人求字,所以在全國各地有很多寫字的機會。我不像你說的是什么書法藝術家,我自知還夠不上家,我只是愛好而已。不過我的字確實得到了很多人的認可,我愿意借助這個機會為書法的創新做一些探索,為文化事業發展貢獻一點微薄力量。
Q:現在大家都很關心書法藝術,特別是寫大字進課堂,這對書法的創新和發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這里想問一下,您怎樣理解書法的定義和概念,書法在民族文化發展中應處于什么樣的地位?
A:在全國政協,在國務院參事室我們都是同事,不久前,中央文史館成立60周年之際,溫總理與全體文史館員和全體參事座談時,書法界的權威歐陽先生還給我寫了“知己相知相會,玉嶺先生雅念”幾個字。我看歐陽先生在過去曾接受的采訪中講到,“寫得好的叫書法?!薄翱梢宰瞿7队玫?,可以做學習榜樣用的叫書法?!庇纱丝?,并不是所有的字都能叫書法的。
在我看來,書法應是以漢字為素材、以筆墨為工具的藝術創造。它涵蓋了寫字的規則,包括筆法、字法、墨法和章法。書法是漢字文化圈中高妙的文化藝術,它作為土生土長的中華民族傳統藝術,有其特有的民族傳統和特點。書法在中國文化的傳承中起到了文化載體的作用,處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書法藝術經過幾千年的發展和積淀,經過數以千萬計的書寫人的努力和創造,取得了極其重要的創新成果,閃耀著極為燦爛絢麗的光彩。
中國的文字誕生和形成于以甲骨文為特點的象形文字。我們的祖先開始創字的時候是靠象形文字的,但后來有很多事物、很多抽象的語言是無法用象形文字表達的,于是又出現了形聲字、會意字等。按東漢許慎所著《說文解字》一書,漢字后來又出現了指事、形聲、會意、轉注、假借五個方面的發展。作為書法,則先后出現了甲骨文、篆書、隸書、楷書、行書、草書等六種類型,如果把魏碑字體拿進來,也可說是七個種類??瑫鳛楣ぞ哂玫氖亲疃嗟?,而作為藝術品,草書是最突出的,草書是書法中的陽春白雪,是書法的最高境界。歷史上唯有寫草書者被稱為書圣,張旭、張芝、懷素、王羲之、毛澤東都是因為擅長草書而流芳千古。
迄今,我國書法文化的發展已經走過三千年的輝煌歷程,從商代到漢代的一千年為形成期,從漢代到隋唐約一千年為發展期,隋唐后至今的一千年為繁榮期。此間專家輩出,流派紛呈,精品薈萃,形成了中華文化的一個極其重要的寶庫。很多碑文、竹刻、匾牌、條幅、對聯不僅傳遞了中華文化,也大大弘揚了書法。因此,我們絕不能低估書法藝術在中華文化中的位置,一定要重視對書法藝術的研究、挖掘和弘揚。
Q:您寫書法雖然有上小學時練就的童子功,但中間幾十年沒有動筆,而動起筆來就很快取得了“中國書畫百名傳承藝術家”的稱號。根據您的體會,怎樣才能寫出好的作品來?
A:我也沒想到我的書法能有較快的長進。我的書法一問世,是受到很多方面的關注。第一次人民美術出版社為我出版的《任玉嶺書法集》問世后,我送給國務委員兼國務院秘書長馬凱一本,等第二次他一見到我就說:“你的書法寫的很不錯?!瘪R凱同志是擅長詩書并是國務院分管中央文史工作的,能得到他的肯定,使我充滿了信心。
我的書法進步,一是因為有我夫人為我作了引路人。我夫人上了五年的書法課,她給我講授了不少寫書法的章法和規則,傳遞了課堂上老師講的虛實、大小、粗細、濃淡、枯潤、疏密的具體要求,并且為我買了筆墨紙硯及很多的參考書和書法大字典。我因為忙,不可能專門去學習,所以沒有夫人的業余幫助和指點,沒有對基本規則的認識和了解,就不可能有今天。二是因為我的書法得到了歐陽中石、吳冠中、侯德昌、高占祥以及眾多愛好書法的將軍、部長與名家的觀摩和指點。例如歐陽中石先生看完我的幾幅字后告訴我,“寫書法,不是練,而主要是學?!边@點對我啟發很大。又如中國書法藝術協會主席石松先先,曾專門結合我的書法講述了陰陽思想,在書法中的應用,指出了我的書法在黑白、虛實、剛柔、疏密、敲正、方園、向背、順逆、濃淡、枯潤方面的處理司題和不足,使我受益匪淺。我去北海市調研時,還專門跑到一位老書法家帥立國那里,讓他看我寫字的姿勢,請求他的指點,他所談到的寫字要靠手腕的轉動來用力,如此等等都促使我寫字的技法有了較快的提高。三是,由于我社會活動多、朋友多,收到了二百多本名家書畫集,像全國政協和中央文史研究館贈閱的不少書畫集都是集古今之大成。眾多不同類型名家的書法作品,我幾乎都作了翻閱。再就是我認真翻閱了《中國書法大字典》、《書法大字?!?、《行書草書字典》、《草書字典》、《行草章法》等,對草書字典中每個字的多種寫法進行了分析、評判,最后以我的審美觀進行了選擇。無論名家書法作品還是字典中的范例,凡是我認為有特色的,我都要習練一遍,努力取百家之長,做到了“學”字當先。
除以上三個條件外,我還有三點感受,一是我沒有正式臨過帖,沒臨帖有沒臨帖的好處,不至于被某種字體所束縛,沒有條條框框,有益于不拘一格、創新發展。我知道有些人學啟功先生的字,寫的很好,但是因為沒有自己的風格,因此永遠是啟功的。我的字之所以被人民美術出版社收入十大書畫名家合訂本,有人告訴我,很重要原因是有自己的特點和自己的獨創性。二是我寫字有點功外之功。有人寫字寫不出境界、寫不出氣勢,就是缺乏功外之功。很多人認為我的字氣勢磅礴、一氣呵成,充滿精氣神。我想這在很大程度上與我的豐富閱歷直接相關。我當過大學教師,下過農村,學過軍,做過野外考察隊員,當過工人、技術員;在科學院做過研究,出任過國企的總工、民企的董事長,上市公司的獨立董事、監事長;做過工程師、研究員、教授,擔當過市長、全國政協常委、國務院參事、國家教育咨詢委員會委員;此前我在中部生活學習過,在東部、西部工作過,在首都、特區、對外開放城市長期居住過。與此同時我還走過世界30多個國家,并且每年在中國跑二十幾個省市,至今我還兼著11所大學的教授,30多個雜志的主編或編委……所有這些都大力度地豐富了我的知識,開闊了我的眼界,增加了我的閱歷,拓展了我的胸懷,提升了我的勇氣和能力。于是寫起書法來,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受、胸有成竹之把握,并且常常是帶著感情,一氣呵成。三是與我主要寫草書有關系,草書作為書法的陽春白雪,是書法的最高境界、最高藝術。古人比喻,草書如高山大河,其他書體為土丘小溪。草書最能反映書家的性格和情懷,最能顯現人的精氣神。正因為我一開始就介入了草書,這種書體最能使自己的豐富閱歷、人生感受在此中得到體現。被稱為書法功外之功的情懷,選到草書作載體,使兩者互相融合,這才使我的書法得到了較快進步?!皶畹?,神采為尚”,這是我的書法要努力追求的目標。
Q:中共十七屆六中全會作出了關于推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決定,為我國書法藝術的發展和創新帶來了先機。您認為書法藝術該怎樣進行繼承和創新?
A:這個問題很重要。正如《決定》所言,文化是一個民族的血脈。一個民族若沒有文化的 繁榮,也就不會有民族的復興。所以要贏得中華民族的復興,必須既要促經濟振興,又要促文化繁榮。作為書法藝術,由于積淀深厚,必須要做好挖掘和繼承。也就是說,書法作為一門學問,十分必要對其進行系統整理和研究,但這個整理,一定要去其糟粕,取其精華,不能什么都繼承下來。例如,草書中一個字可能有幾十種、幾百種寫法。有的字不管是對還是錯,也不管是否合乎章法和邏輯,都一律收入草書字典,這樣做只能是亂了規則、亂了章法,絕不利于文化繁榮。國務委員馬凱同志曾經有過一個講話,他說有的書法家,自己寫完了,有人問他一些字該怎樣念時,他自己就認不出來了。這實際與書法創作者參考的字形不規范、不合章法直接相關。書法是要給人看的,是要傳遞文化和起教化作用的,為此,我認為在對書法的繼承方面,一定要去粗取精,尤其在編制字典時,需要進行規范,不能無原則地一概收錄。既要體現藝術的多樣化,又要去除完全不合規則的、不被常人所采用的形式和內容。
談到創新,我認為是十分必要的,前面談到書法已經走過了3000年的歷程,但它并未達到終點。值此中華盛世,國家全面改革開放的形勢下,我們必須推進書法藝術的創新。書法的創新,在我看來應有自主創新、集成創新、移植創新三種類型。所謂自主創新,應該是標新立異、獨出心裁、獨具一格的;所謂集成創新,就是要在吸取百家之長的基礎上,經過消化、融合,推出具有新特點的新作品;所謂移植創新,就是可以把外國的字法或繪畫的筆法等引進漢字書法,從而創造出書法的新形式。而要搞好創新,我認為必須要先搞好繼承,要通曉前人的工作。有的人,自己連普通的字法還沒有掌握,就搞什么千奇百怪的畫字或涂抹,這不能叫創新。當然,我們需要支持新事物,支持年輕人的敢作敢為,不要輕易否定某些有創意的思想和萌芽。但是,作為方向標,一定要堅持正確的方向,一定要提倡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要求把創新建立在正確繼承的基礎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