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國·魅力太極”暨太極大師誕辰120周年紀念大會召開
為了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推動太極拳的大眾化、國際化發展,增進太極文化交流,擴大太極文化影響力,號召更多國人加入到太極健身的行列中來。由國家體育總局、國家體育協會指導,中華武術雜志主辦的“文化中國·魅力太極”暨太極大師崔毅士誕辰120周年紀念大會12月8日召開。
太極拳既是祖國絢爛傳統文化寶庫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凝聚傳統文化于一身的璀璨奪目的明珠。它內涵豐富,博大精深,是因為它生于中國傳統文化的沃土中,它的根深深扎入中國傳統哲學、中國傳統養生學、中國傳統醫學、中國傳統美學等多學科的廣袤深厚的領域。太極拳的魅力,已吸引了整個世界。許多國內外有識之士,入迷與太極拳不單單限于學拳健身,而且從中探索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
據此次活動組委會執行主席崔戰路先生介紹,紀念太極大師崔毅士誕辰120周年,旨在不忘前輩囑托,將中華傳統文化楊式太極拳推廣到世界各地。崔毅士,河北省任縣大屯村人。師從楊式太極拳宗師。1909年進北京慕名拜楊澄甫為師,精心悉拳,潛心練功,深得楊師器重教誨,得其真髓。1928年--1936年隨楊師南下,巡回授拳于南京、上海、杭州、漢口、廣州等地。1936年后又獨自授拳于南京、 武漢、西安、蘭州、安徽等地,1945年返回北京。在數十年的練功及授拳研修過程中,崔先生不僅完全繼承了楊師當年授拳時的認真守矩“以明規矩,而守規矩,脫規矩而守規矩”的作風,而且加之多年隨師授拳深得楊式大師真諦和畢生精心研修,終于成為北方楊式太極拳的代表人物。崔毅士先生久居北京,在中山公園古柏蔭下授拳,并建有“北京永年太極拳社”,任社長。在教學當中,態度嚴謹,一絲不茍,對“教”,“練”要求甚嚴,深得楊式遺風。畢生練功和授拳研修使崔先生的技藝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有崔派太極之美譽。拳勢寬大柔綿而舒展,別具一格,使楊式太極拳日斟完美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中國非物質文化傳承人,武術八段崔仲三是崔毅士的嫡孫,崔先生深受祖父影響。4歲起就跟隨祖父習練太極拳。數十年練下來,頗得精髓。1957年首獲北京市太極拳少年組冠軍,后來在全國和北京市比賽中均獲優異成績。他于1985年任全國第二屆工人運動會開幕式太極拳、劍表演總教練,1986年任全國太極拳比賽北京隊教練,1990年任第十一屆亞運會開幕式中日雙方太極拳表演總教練,還曾擔任第七、八兩屆全運會和全國少數民族運動會武術裁判員,中國武術界實行段位制后被評為八段。
參會專家認為,太極拳是中國幾千年燦爛文化的歷史產物,此次活動的舉辦,標志著弘揚太極文化成為社會有識之士的共識,專家們希望通過紀念活動增強年輕人對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視和傳承,使中華燦爛文明進一步影響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