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藥炮制是指在中醫理論的指導下,按中醫用藥要求將中藥材加工成中藥飲片的傳統方法和技術,古時又稱“炮炙”“修事”“修治”。中藥炮制起源很早,在我國第一部藥書《神農本草經》序例中就有過詳細的描述。它對臨床中藥的消藥毒、增藥效、調味、調純等環節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可以說,中醫能有今天的發展,中藥炮制技術功不可沒。
從14歲當學徒學習炮制中藥飲片起,金世元從事中藥事業已經有72個年頭了,可以說,他把一生都獻給了中藥炮制這門博大精深的技術。伴隨著我國傳統醫藥技術的發展,金世元見證了傳統醫藥行業的起起伏伏,卻從來沒有放棄過對中醫、中藥領域鉆研的熱情。時至今日,他也仍然在不懈地探索將中華傳統醫學的寶貴遺產發揚光大的道路。
金世元認為,當前中藥炮制的質量有下降的趨勢,中藥市場的整體情況也良莠不齊。為了讓傳統不失傳,讓藥品有標準,讓制作有依據,金世元從中華老字號——北京同仁堂開始,對傳統中藥配方與炮制工藝進行系統化的整理,寫出方法并做出實物標本。他感慨地說:“不這樣做,技術就要走形,優秀的東西就要丟失呀!”
在金世元看來,中藥不僅能治病,制藥的過程同時也可以教人、育人。金世元在北京衛生學校任教期間總結出了一套中藥專業的教學規律,他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親自帶領學生上山采藥、識別藥材,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30多年來,他先后培養了1200余名中藥學專業人才,為中藥事業培養了眾多的專業骨干。在辦學的過程中,他還對中青年教師的培養注入了大量的心血,親自指導青年教師備課,培養了一批又一批業務素質較高的中青年教師。
談起這次獲得的“薪傳獎”,不難聽出金世元語氣中的激動之情:“這是對我的一種鼓勵,也是對中醫藥發展的鼓勵,把中藥炮制這塊中華傳統醫學的瑰寶完整地繼承、留給后人,是我的責任!”
掃一掃手機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