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目簡介:
中華全國律師協會民事業務委員會主任,上海市建緯律師事務所主任。
當過十年木工,如今成為“海派律師第一人”,也是“全國優秀律師”。
當鮮花與掌聲紛沓而至之時,他卻樸實的說:“當律師和做木工其實是一回事”。
9所大學客座教授;三年著書130余萬字;平均每年坐100次飛機;從未想過退休。是怎樣的信念,讓已過花甲之年的他依舊如此勤奮?
導視:
當過建筑木工,如今已成海派律師第一人,他卻說當律師和做木工其實是一回事。
身為律師,他竟能給法官上課?
從業28年,被評為“全國優秀律師”,他堅持律師必須專業化發展。
已過花甲之年,他卻從未想過退休。
完整版文稿:
主持人:各位觀眾、各位網友大家好,歡迎收看這一期的《華人會客廳》,我是主持人仲達文。上了年紀的朋友們,都會看過一個著名演員于洋演的電影《施洋大律師》,那個名字可能不一定叫,但是那個《施洋大律師》的形象,我們依然清晰的在腦海里呈現著。那今天到我們演播室的也是一位律師,我認為他也可以稱得上是大律師了,他是中華全國律師協會民事業務委員的主任,上海市建緯律師事務所的主任朱樹英,他是共和國的同齡人,同時也是上海市第9屆、第10屆連續兩屆的政協常委,朱老師,朱律師,歡迎您到我們的演播室。剛才我對您做了一個簡單的介紹,因為我覺得您是一個大律師,您理解這個大字,和認可這樣的一個稱謂嗎?
朱樹英:我們上海評過十個東方大律師,我是其中一個。
主持人:已經是其中之一了。
朱樹英:還評過十個海派大律師,我也是其中一個,說得是大律師。我覺得要稱上大律師,這個大字體現,就是對律師的行業能夠引領。
主持人:影響力和貢獻率。
朱樹英:對。
主持人:可以這么講,就是說在上海律師界應該說一提到朱樹英,大家腦海里是有概念的,這個人是誰,這個人能干什么。
朱樹英:不少律師知道。
主持人:是吧。您怎么理解在上海的律師界,乃至在中國的律師界,朱樹英這三個字形成的品牌?
朱樹英:我可以說是一個專業律師的代表。
海派律師應當做領頭人
主持人:那這個跟您所成長工作的,上海這樣一個特殊的文化經濟的地方,它的文化、它的習慣形成你律師的專業性,所謂海派律師,周立波是海派清口,今天您是海派律師,咱們就暫且這么說,海派律師在你身上有體現,這個風格,工作的這種細致到位。
朱樹英:我評東方大律師,我們是有一個選的過程的,然后讓你自己說三分鐘話,讓評委來評。我這三分鐘話,就是海派律師應當做領頭人。
主持人:你這題目就是。
朱樹英:就叫海派律師應當做領頭人。
主持人:海派律師應該做領頭人。
朱樹英:然后原因是因為我是全國律協的名師業務委員會的主任,那么名師業務在律師的專業分工當中,好比醫生的內科、外科這么分。最初的刑事和民事這么分,律師界。律師內科、外科,但是這個內科分很細的,我們民事業務分成傳統民法、婚姻、家庭、繼承、侵權等等等等,現在還有些前沿的一些新的建筑房地產、金融什么等等。
主持人:對對。
朱樹英:這都在民事范圍里面。
主持人:都在民事范圍里面。
朱樹英:范圍里面。
主持人:對。
朱樹英:所以律師要在,我是做民事業務的,你得說做什么民事業務的。然后現在很多律師都稱我是做房地產的,房地產的概念很大。
主持人:太寬泛了。
朱樹英:我是做買地的,土地方面的,也可以叫房地產。我是搞工程營造的,造房子的,也在這個范圍里。然后我是買房的,買賣房屋的。你要分我是專門做商業領域買賣的,做工程領域。
主持人:很細,你別忽悠我,我房地產的,我就是分房。
朱樹英:我是做房地產的,你不要忽悠,你做房地產哪一塊的?
主持人:他會說我什么都能做。
朱樹英:一定是什么都做不好的。律師自己說我什么都能做的,一定不是專業律師,專業律師我只做這塊專業,不是我的專業我不做。那好像是說你的發展的路不是很窄嘛,我只做這個。比如說我只做海事的,像我只是做建設工程和房地產,那么在這個領域里面就是說其余的業務我不是不能做,而是說不是我的專業我不做,律師應該往這個方向去發展。
主持人:專業的方向。
專業化發展是中國律師發展的必由之路
朱樹英:就是如果中國現在20萬律師,能夠分成有多少律師是做什么專業的,有多少律師,這個市場經濟就發展。因為我有專業對口的律師,現在其實中國的律師還做不到,就是說很多律師他是沒有專業的,就有的律師誤認為說我什么都能做的,我什么什么。
主持人:就包治百病。
朱樹英:包治百病。
主持人:全交給我。
朱樹英:牙科醫生讓你看盲腸炎,肯定看出問題來的。
主持人:對對。
朱樹英:所以應該是要,就是說我覺得討論這個主題是非常好的。
主持人:對。
朱樹英:專業化發展是中國律師發展的必由之路。
主持人:必由之路。
朱樹英:必由之路。
主持人:那現在正在走向這個路的過程中。
朱樹英:過程中。這個過程在中國很多律師都很困惑,很多律師已經意識到我要有我的專業,但是如何形成你的專業,那么這就是咱們討論的問題了。
主持人:那您看您所創辦的這個上海市建緯律師事務所,我知道今年已經20年了,正是青壯年時期,那這20年,你最后形成了一個建筑工程房地產的品牌,并且守住了這個領域,我覺得就是專業性。
朱樹英:我們這個所是1992年的12月29號成立的。
主持人:記得真清楚。
朱樹英:到今年正好是20年。
主持人:今年20年。
朱樹英:這個20年這個所,從我們上海一個很小的所,現在發展到我們總部在上海,國內有7個分所。
主持人:7個分所,包括北京了吧?
朱樹英:第一個是北京。
主持人:第一個北京。
朱樹英:02年北京,03年深圳,04年蘇州。
主持人:蘇州。
朱樹英:05年是昆明,06年是長沙,07年是武漢,08年是杭州。
主持人:杭州。
朱樹英:我們按照地域的東西南北中就布了這個局,現在有7個分所,那么加上我們上??偛?,現在有250多個律師。
主持人:250多個律師。
朱樹英:這個規模在中國的律師當中是中等規模,不是一個大數。
主持人:不是從人數上最高的。
朱樹英:對,我們這個所因為總部、分部做得都是關于城市建設,關于建筑和房地產的這個業務,那么從這個角度,專業的、有規模的所是專業的。就是我們特點是,我們這個250多個律師當中,有相當一批律師他是有中級技術職稱的,是一個專業技術職稱。
主持人:他很懂建筑工程、懂房地產。
朱樹英:我們有好多高級工程師,造價工程師,什么一級項目經理、評估師、監理師、英國皇家測量師等等,這一批律師他是跨了兩個行業的。
主持人:我知道,就相當于我們播音員主持人物,主持一檔中醫的節目,本身我學過中醫,那這就厲害了。
朱樹英:對。
主持人:說話就到位了,不說外行話。
朱樹英:對。所以說現在市場對你律師的需求,就是要求你既懂法律、又懂專業,市場是這樣要求。
主持人:是吧。
朱樹英:我舉個例子,我們去投標一個深圳的地鐵項目。
主持人:深圳地鐵。
朱樹英:深圳地鐵項目它的投資非常大,找律師,說我要找的是專業律師。那么他招標條件里邊,專業律師你是不是給我拿5個工程師以上的專業職稱的證書出來,你是律師,你又是工程師,他要求有5張證,我們國內很多律師事務所就進不了這個資格預審的門,要5張中級職稱,這個難度。
主持人:他拿都拿不出來。
朱樹英:拿不出來。
主持人:這是一個門檻。
朱樹英:對對,這是一個門檻,這個門檻不是我們設的,是市場設的。
主持人:市場設的。
朱樹英:是當時人的需求。
主持人:說明市場需求到位了。
朱樹英:對,他就說認為你這叫專業律師。那我們光這個總所拿了10張證出來,我們總部,我不要分所的證,我總部拿了10個證,有3個高級工程師,然后人家一看,經過做投標這個項目就是我們去做。
主持人:對對,這等等是應實力。
朱樹英:可以這么說,就是律師的專業化已經發展到了這個階段了,就是當事人對你專業律師的評價。
朱樹英:如果等到做到一定的份上是當事人來找你,專業來找你,市場來找你,律師就不怕沒有名。
主持人:沒錯。
朱樹英:所以律師的發展,首先要發展你的專業。
主持人:沒錯,沒錯。
朱樹英:這是中國律師發展的一個瓶頸。
主持人:對。
朱樹英:也是很多年輕律師的一個困惑之處,我律師該怎么做。
主持人:該怎么做。
朱樹英:應該怎樣做。
主持人:對。
朱樹英:所以我剛剛講的這個律師的專業是一個籠統的,就是律師首先要有一個專業的定位,我的專業在什么領域,然后我有什么服務,就是一種服務產品,專業產品,我這個專業產品是保證質量的,能夠形成一個專業的品牌,然后這幾點有了,就形成了一個品牌的突破,就是你的專業能夠帶來你的業務,做到這個份上就算是專業律師了。
主持人:是是。
朱樹英:這個事務所就算是專業化的。
主持人:是是。
主持人:比如說你是一個書法家,你最好拿作品說話,你最好拿作品說話,你不要炒作什么。你是一畫家拿你的畫擺在這兒越看越禁看,這是永恒的話題。所以有的時候講究人書倶老,你的書法老道的時候,他的人也好了。所以好多專業或者是藝術,它是需要時間的積累,而不能急于求成。
朱樹英:對對對。
主持人:您看您剛才說到律師,個人律師也好,一個律師機構也好,就是需要有核心的競爭力,這個建委律師事務所,我覺得在您心中它的核心能力和它的發展方向,以及品牌定位,應該是非常清楚了。
朱樹英:這個事務所20年來,就是說從一開始,因為我的出生決定了我來做律師,我一定是做專業的律師。然后從開始組建到現在,我就認準了一個專業,就是城市建設,具體體現在建筑和房地產。
主持人:建筑和房地產。
朱樹英:就到今天這個專業沒有變過。
主持人:沒有改過。
朱樹英:沒有改過。
主持人:毫無動搖。
朱樹英:你其他的再大的案子,對我沒有吸引力,我理由很簡單,這個領域不是我的專業我不做。
在我看來 當律師和做木工是一回事
主持人:對,這塊業務不歸我管,或者這個錢我不掙。您說到您的出身決定了,我知道您好像年輕的時候,干過有10年的木工。
朱樹英:對。
主持人:所以我一看像是文縐縐的余秋雨似的人物,他怎么能跟木工聯系到一塊?是吧。
朱樹英:我是做得建筑木工,很累的、很辛苦的。
主持人:那是您20多歲到。
朱樹英:我是49年生人。
主持人:共和國同齡人,真好。
朱樹英:我是初中畢業,16周歲的時候我就到了上海的建工集團,就到了一家建筑公司,然后就開始當木工學徒。
主持人:當木工。
朱樹英:就這么一共干了十年木工,今天看來這十年對我,現在形成我的專業,和我現在能夠接受比較繁忙的。人家覺得你這么多事情,這和做木工有關。
主持人:有關?
朱樹英:我打好底子了,我的基礎打好了。
主持人:抗壓能力強。
朱樹英:對,我出生就是生得苦中苦,似乎正常的木工都苦。
主持人:不怕受累。
朱樹英:對。我今天來看我當律師和做木工其實是一回事。
主持人:怎么會是一回事?
朱樹英:也就是做木工打下的基礎,是給我當律師當下來。
主持人:什么基礎?
朱樹英:你想這個木工要做好的話,他是一定要有一個準繩的。木工,你就說一定木頭線彈好了才能開始做。
主持人:對。
朱樹英:這個木頭線,今天我們律師就是法律,法律是準繩。
主持人:對對。
朱樹英:做木工是一定要算清楚的,就是要計算很精細的。那你要做好一個案子,你必須認真負責,精細的研究法律問題、解決法律問題,是一回事了。所以他做木工的這種思維方式,和你那種依據,和今天做律師其實是一樣的。我倒說得是,不是說大家去做木工,而是說我已經有了經驗,經過的這個。
主持人:都是財富。
朱樹英:都是。你就是說可以和你今天結合起來,所以我覺得我一定不忌諱我是一個出身很低微的。
主持人:對對。
朱樹英:建筑施工現場的木工,可是我這個律師就是人家報道我說小木工變成大律師了,就是這么來的,所以這是我一段經歷。然后我當了,后來木工不當了,當干部,當了十年干部。十年干部,做過老師搞過工會、搞過宣傳,還當過領導的秘書,這又十年過去了,這個經歷也非常重要,使得我對這個行業各個層面、各個部門的情況我都了解。然后再接下來,我到了84年,我學法律了以后,然后我就把律師資格考出來,我就在企業里面當法律工作室主任了,這個工作干了8年,離開我原單位出來做律師的時候,我已經干了28年。
主持人:那在甲方呆了8年。
朱樹英:這是在我的行業里面。
主持人:行業里面,可以這么說。但是這個經歷就是我今天,就是說我今天接一個案子,當事人跟我談,談到后來當事人都會覺得你怎么會這么懂?我說是,我干得時間比你長,這是一種財富。
主持人:是是。
朱樹英:給當事人一種信服,當事人覺得這個案子交給你放心,你懂。
主持人:對對。
朱樹英:所以這個是律師,就是你搞哪一個專業的律師,其實都應該有這個行業的實踐經驗,這是你的專業的底蘊、基礎。
主持人:是是。
朱樹英:我經常跟我們年輕律師說,你要真的想做建設工程,你律師停一下,你到建筑公司干個兩年再出來,你去了解一下你的行業是怎么回事。你可以直接到法律顧問所人家都有需要,你搞房地產的,你到房地產公司的法律顧問所去干個兩三年再出來做律師,你就了解你為之服務的這個行業、這個企業它是個什么情況。
主持人:其實今天您看您談了很多,關于對律師這個行業的判斷,以及您對律師這個行業的理解,我覺得很有高度。而且作為我們一個法律行業的外行人聽起來,也很有可分析性。包括您剛才說的您做木工跟律師的這種關系,我們聽起來都很新穎。其實我覺得您現在,我一見到您這個人,我就很有信任感,因為我覺得您狀態很積極,生活得很有熱情。比如說您現在,我聽說每年也是空中飛人,飛行次數在100次以上,是吧。然后百忙當中還寫了100多萬字的專業的著作,這些著作都不是復制粘貼,那真是寫出來的。
朱樹英:原創的。
當了10年常委 寫了60份提案
主持人:工作領域您看政協常委,那是要肩負一些參政議政責任的,有很多大學的客座教授,包括建緯律師事務所的領頭人,包括中華全國律師協會,可能我知道至少這幾塊,這些工作有很強的不可替代性,同時又跨領域。我們現在很多年輕人,包括律師,可能面對一些繁瑣的工作,從心理上先覺得不行。我想分享一下,您面對這么多的工作,怎么去接受它?怎么能夠一步一步的都給它干下來?
朱樹英:就是說這個律師到了一定的專業程度上,在剛剛的幾個環節都是可以有所突破的。比如說我到上海政協常委,從02年到現在做了10年了。
主持人:10年。
朱樹英:我這10年的常委,我就寫了60份提案,全是關于城市建設的。
主持人:真夠多的。
朱樹英:這60份提案都是專業的。那么我寫這個提案來源于我的專業,也不只有結合部的。
主持人:對。
朱樹英:我們上海市政協對我寫的提案還是有比較高的評價,我有4個提案被評為優秀提案,你知道。
主持人:優秀提案。
朱樹英:這個有難度的。
主持人:是是。
朱樹英:市一級的。還有一個提案是叫優秀提案的特別獎。
主持人:特別獎。評定個人只有兩個人,我是其中一個。所以這個就是因為我有這個專業,我是律師去參政議政,就這一塊,專業跟結合部的突破。你比如說我在很多國內現在有八九所大學,都還是比較好的大學,我在當客座教授。
主持人:客座教授。
朱樹英:客座教授。講得課都是建設工程和房地產的。
主持人:都圍繞你的專業。
朱樹英:都是專業的。
主持人:那聽眾都是一些行業。
朱樹英:聽眾主要都是行業的領導。
主持人:行業領導。
朱樹英:就是叫總裁。
主持人:我明白了,也就是說您的講課讓他知道了,比如說他是從事建筑房地產的,他怎么規避風險。
朱樹英:對對。我告訴你有什么風險,怎么規避。
主持人:那就很針對性了。
朱樹英:而且這個班子都叫實戰性的。
主持人:實戰性的。
朱樹英:你得給我講實物、講實例,我要說得這個工作,律師都能做的,律師都在辦案子,他都有實物,都有案子。
主持人:對。
朱樹英:只是說要總結出來能夠講的,聽得人愿意聽,所以這也是結合部的。
主持人:您看您講的大家一定愛聽。我覺得您特像一個人,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
朱樹英:這個不能夠。
主持人:特別像。
朱樹英:這是一塊。然后我還在國內十個仲裁機構當仲裁員,這也牽制了我很大精力。我是北仲,北京仲裁委貿仲,就是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包括上海、武漢、廈門,我有10個仲裁機構在當仲裁。
主持人:10個仲裁機構。
朱樹英:國內。
主持人:那這個仲裁員的工作責任是什么?
朱樹英:我要仲裁案子,就好比我去當法官。那一般很多案子我就當首席仲裁,我得決定這個案子怎么判。而這一部分的工作精力又給我上課。
主持人:提供素材了。
朱樹英:對,我能給法官上課。我跟法官說你這個案子應該怎么判,我來源于什么,來源于我有這個工作實踐。
主持人:對對。
朱樹英:我在北京各院講過課,3000法院的法官200多個人。
主持人:我的天。
朱樹英:我給他們講課怎么判。
主持人:那壓力好大。
朱樹英:我講怎么判案子,法官就奇怪,你律師怎么給我講?我說我今天不代表律師我是10個仲裁機構的仲裁員,我當首席仲裁,我要決定這個案子怎么判,判了要大家服,那么這個不是還是個結合部,我是個專業的仲裁員做得,那十個仲裁機構都說我是建設專業仲裁員,還是結合部的頭,所以做這些事情是的了,就不是生硬的。
主持人:是是。
朱樹英:都是有相關的。
主持人:對,看似好像是分開的,但有邏輯關系。
朱樹英:對對。然后我講的,我這個經歷當然要有一定的時間能夠把它總結出來,我寫了三本專著,一本建設工程的法律書,一本房地產開發的法律書,還寫了一本《工程合同的實物問答》,就是這些年寫了這么一百多萬字的三本專著,很多律師評價這個書是工作書。專業律師做建設工程房地產的專業律師,這個書是工具書。
主持人:工具書,好家伙。
朱樹英:他們法律出版社出這個書,評價就是說這是這個領域的工具書。
主持人:那工具書能經歷起時間的考驗,一定是規范的。工具嘛,它是個尺子。
朱樹英:對,然后這也是因為這個專業的總結,就是說你這個專業的提升,我剛剛講的一段一段,要提升就要不斷的總結。然后就形成了你是一個專業的領頭人,領頭羊。假如說原來人家覺得上海人比較小氣,現在叫海派,海派就是上海人從小氣往大氣方向在。
朱樹英:小氣往大氣方向發展,所以我是說我是上海律師,但是我覺得我這個上海律師應當在這個專業里邊,在律師行里面能夠起到專業引領的作用。
主持人:專業引領。
朱樹英:他們認為我是領頭羊。然后我覺得還是專業問題。
主持人:專業問題。
要做專業一定首先是要敬業
朱樹英:我們有個口號就是用專注的心做專業的事,我們全所上下同一個思想、同一個口號,用專注的心就是敬業了,做專業的事。那么這個就是說我們這個專業發展的過程當中,就是你不敬業的做不了,你要做專業一定首先是要敬業。
主持人:就是敬業是專業的基礎。
朱樹英:基礎。
主持人:也就是說專業絕不僅僅是一種能力,它可能是一種哲學。
朱樹英:天道酬勤,你一定是就是說,業精于勤荒于嬉,你專業通過你,我覺得我們各個分所,包括我們這些專業的律師都是非常專業,非常敬業、非常用功。
媒體說我是上海灘最勤奮的律師
主持人:是是。關于提到專業和敬業的問題,其實你已經做了表率,第一您是一個學習能力很強的人,從小木工到大律師,一定有學習能力在里邊。再有一個現在年過60歲的人,還每天這么奔波,樂此不疲,那在敬業上也做了一個垂范,所以你不用多說。
朱樹英:我們上海有一家媒體報道我是上海灘最勤奮的律師,題目就是《上海攤最勤奮的律師》。
主持人:最勤奮的律師。
朱樹英:他們這么評價的。
主持人:是吧。就您這么勤奮、這么奔波勞碌,我覺得您得找個自己的一種信仰,跟一種動力的源泉。我覺得僅僅靠人民幣這一個事肯定是不行,是不是?您這個動力的源泉和信仰是什么?
朱樹英:我覺得我既然就是說,這個是專業律師的一個代表,律師的專業化服務,這是我的一個事業。
主持人:當做一個事業了。
朱樹英:所以我就有動力,因為這是我要做得事。
主持人:對。
朱樹英:是我現在可以做好的事,這是作為事業來做。
主持人:作為事業。
朱樹英:而且我這個觀點是我們整個各個分所的主任,他們都是就是說同意這種理念。
主持人:給中國的法律和律師界創造一個模式,什么叫規范的東西??赡苡羞@樣一個要為后人留下點什么,或者是來傳承一些什么東西。
朱樹英:我們因為在做專業服務,我們在做專業的服務,就是說我們在律師,中國律師的專業化服務的進程當中,我們應該是要起推動作用。
主持人:起推動作用。
朱樹英:起推動作用,引領推動作用。因為做這個事情,我要做到這兩條,很多很多具體的事來體現出來。
主持人:是是。
朱樹英:所以事業心使然。
主持人:如果要是對中國的律師行業的發展起到引領和推動的作用,那作為您本人和建委律師事務所來講,還需要解決哪些問題?
朱樹英:現在就是說隨著市場的需求,比如說房屋買賣,我們說你是房地產律師,做房屋買賣不是房地產,其實是一小塊,但是這個領域里面,你要去研究專門的。就房屋買賣有各種各樣的房屋,有一般的住宅房屋,很多人都在做。還有很多工程建筑,還有很多樓宇建筑,就商業樓宇建筑,都不一樣。然后里面就到物業管理,我們最近列了一個課題,現在我們各地都有居住房屋的物業管理?,F在非居住房屋,就辦公房,很多單位在一個地方辦公,都說非居住房屋的物業管理摻著居住房屋的物業條例來執行,無法產生。你想北京發生的一個事故,大樓樓梯,人性扶梯倒轉發生了事故傷人、死人,這個你居住房屋里面有這個問題嗎?沒有這個問題的。只有商業樓宇里面有,所以律師要做房屋買賣,你就要做哪一塊的,你做哪一塊的。還有比如說做建設工程,建設工程這么大的概念你是做什么的?我是做專門給工程的簽證服務、索賠服務的,還是做這套工資管服務,搞農民工工資服務的,具體領域里面法律問題都是不一樣。你咬住一個點鉆下去,無限開闊。
主持人:假如說有三個律師在您面前,您的事務所只需要這時候進一名,您評判的標準怎么樣區分出來要的這個人?
朱樹英:我就是說,我其實剛才講的,比如說現在不是三個,七個、八個律師所,當事人只找一個。
主持人:只找一個。
朱樹英:那么你能勝出的就是有核心競爭力。
主持人:核心競爭力。
朱樹英:所以要解決這個問題,說起來就是你一定要研究,這個客戶我的這個委托人,他需要什么。你講得不是他需要的,出局了。我們很多就談得是,其實你講得那套東西人家不要的。
主持人:人家不要。
朱樹英:你要研究他存在什么問題,你告訴他這個問題怎么解決,就這么實在。
主持人:對對對。但是我覺得能夠講出客戶最需要的東西,也是論基礎,你的基礎是應該能講很多,但是你從一筐蘿卜里挑不出這三個蘿卜他需要。
朱樹英:對對。
主持人:你如果拿不出這三個,就說明你這筐太小。
朱樹英:對對。
我們要辦成中國最好的專業律師所
主持人:你想今年是咱們建緯律師事務所20年,是吧。如果再過十年就到了而立之年,您預測一下十年以后的建委律師事務所和您本人。
朱樹英:10年以后我可能,就是說律師行當里面是沒有什么退休的年齡,沒有這個限制。如果我身體允許,我還會繼續做。然后再過十年,我們是研究一個十年的發展規劃的,我們是有一個想法,然后簡單的無非是說,我們這個專業所發展到今天,我進一步在專業道路上要往前走,進一步形成我們這個所,是中國律師事務所當中城市建設的一個真正的領頭羊的所,目前還不到這個程度。大家可能知道有一家專業(事務所)。我們在律師行業專業發展當中進一步起引領作用,就是拓展這個專業的細分,然后使我們這個所真正能夠成為一個,能夠代表中國專業律師當中的一個代表所。我們組建的時候,我說我們這個所要辦成上海最好的所,組建的時候?,F在我們可能要定位了,我們要辦成中國最好的專業向導。
主持人:中國最好的專業向導。
朱樹英:我覺得這個目標,我們是可以去實現的。
主持人:好。我們也預祝您的理想,或者您的夢想,能夠在未來不長的時間內,能夠順利的實現,謝謝您。
朱樹英:謝謝,謝謝各位。